推行C肝篩檢 需精準規劃
C型肝炎病毒主要透過血液、體液傳播,在實際執行消除C型肝炎工作的過程中,如何針對高風險族群、區域進行精準篩檢,讓所有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深深考驗著各縣市衛生局、衛生所與醫療單位的智慧。
以彰化縣為例,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表示,許多研究發現,1980年代之前,由於台灣醫療資源資源極度缺乏,無照醫師盛行,而且拋棄式針具尚未推廣使用,導致C型肝炎病毒透過針具重複使用而傳染。影響最大的是現在已經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往往感染C型肝炎病毒而不自知。另像罹患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肝病的人及藥癮族群等,也都是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高風險族群,若將C型肝炎篩檢聚焦於這些族群,C型肝炎防治效益便會大幅提升。
「目前的做法是用既有的計畫去做整合,涵蓋不同科別、部門的整合與資料庫的整合。」葉彥伯解釋,從2005年開始,彰化縣衛生局團隊便以整合式篩檢模式守護縣內民眾健康,其中包含定期針對縣民進行肝臟超音波檢查、代謝症候群篩檢、糖尿病管理和慢性病照護網的建置與追蹤、監獄受刑人的健康照護,以及慢性腎臟病疾病管理、藥癮者與HIV感染者的照護、癌症篩檢等,這些都是持續進行的計畫,透過整合式篩檢服務,將所有產生的數據進行彙整,讓各界可以更了解C型肝炎防治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