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協力,打造失智友善社區
讓失智長者I can
話焦點
人氣(125)
「當有一天我老了,記憶變得遲緩了,有時候連說話也說不清楚,請你給我一點時間,像你小時候一樣,我一遍又一遍給你講著同樣的話。」這首《當有一天我老了》歌詞正是許多長輩的心願。很多人希望就算老了也可以身心健康、維持源源不絕的活力,而失智症預防、家庭與社區整體支持都能幫助達到這樣的目標。
 
失智友善社區 讓長輩活得更有尊嚴
蘇女士維持記憶、身心活力的作法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健康署)推動的「失智友善社區」精神不謀而合。目前衛生福利部與臺北市、高雄市、宜蘭縣與屏東縣4縣市政府合作建置失智友善示範社區,就是為了讓失智長輩、病友獲得尊重,在熟悉的社區環境安心、安全地生活,並維持正常社交生活、持續接觸新事物刺激,而這也幫助長輩「活躍老化」夢想得以實現。

長庚大學護理學系教授徐亞瑛對失智照護、失智友善社區指標等議題有相關的研究,她指出,失智症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除了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也非常重要,非藥物治療就是要鼓勵失智長輩多增加社交活動,多與人群接觸,一方面維持自我照顧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失智症惡化趨於緩和。
臺北市辦理自立學習咖啡館活動,活絡失智症照顧,打造青銀共學友善環境。
徐亞瑛解釋,「失智長輩有越多認知促進的活動與社交互動,社區支持度越好,越能延緩失智惡化,失智友善社區的概念是希望有個地方可以讓失智長輩活得很好,可以獨立生活,可以被了解、被尊重、受到支持,也可以參與社區活動,有所貢獻。」如此也可減輕照顧、醫療上的負荷。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