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協力,打造失智友善社區
讓失智長者I can
話焦點
人氣(125)
「當有一天我老了,記憶變得遲緩了,有時候連說話也說不清楚,請你給我一點時間,像你小時候一樣,我一遍又一遍給你講著同樣的話。」這首《當有一天我老了》歌詞正是許多長輩的心願。很多人希望就算老了也可以身心健康、維持源源不絕的活力,而失智症預防、家庭與社區整體支持都能幫助達到這樣的目標。
 
友善居家環境 讓長輩享有行動自由
不只社區支持很重要,居家環境也是健康老化、失智防治重點。像前述失智病友蘇女士,因為她曾從樓梯上摔下來,摔到雙手橈骨斷裂,她先生就在樓梯每一層、每一階貼上止滑條,為蘇女士精心打造了失智友善居家安全環境。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李美慧表示,打造失智友善居家空間,並不是要讓失智長者都不動,整天在家裡看電視,而是希望讓長輩可以維持日常生活能力,空間調整到適切且容易進行的尺度,引導長輩做他/她真正想做的事情,維持正常生活能力、正常社交,認知功能與各項心理、生理機能才不會快速衰退。

需求不同 改造空間前宜先溝通、討論
「每個人的個性、興趣嗜好、作息、居家動線與症狀不同,需求自然不一樣,失智友善居家環境的重點也要做調整。」李美慧舉例,像部份失智長輩很怕突如其來的亮光,因此居家環境就不能只著重於明亮,建議可以採用漸進式照明設備,讓空間光線逐漸由微弱到明亮,讓長輩有多一點時間適應明亮變化,但並非所有失智長輩都有這樣的問題,因此要視個別失智的障礙情況而決定。

失智症對於空間認知有些障礙,導致失智長輩無法判斷空間尺寸、距離,在安全的顧慮上,空間尺度的適切就格外的重要,空間可以協調行為不足的狀況。而認知障礙,會建議地板、牆壁不要有太複雜的紋理、花樣,有些失智長輩,因地板條紋過於複雜而無法判斷空間、距離,就裹足不前。另外,平常可以透過自然光引入室內空間,讓失智者對於明亮程度、氣溫變化有所感受,或是時間的提示等,讓失智長輩對四季、時間更有概念,維持規律作息,對失智長輩、照顧者都有好處。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