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協力,打造失智友善社區
讓失智長者I can
話焦點
人氣(125)
「當有一天我老了,記憶變得遲緩了,有時候連說話也說不清楚,請你給我一點時間,像你小時候一樣,我一遍又一遍給你講著同樣的話。」這首《當有一天我老了》歌詞正是許多長輩的心願。很多人希望就算老了也可以身心健康、維持源源不絕的活力,而失智症預防、家庭與社區整體支持都能幫助達到這樣的目標。
 
不少人認為,當一個人老了、得了失智症,記憶就會一直衰退,很多事都做不了,也無法出門、面對人群,而68歲、罹患失智症7年的蘇女士打破了這樣的迷思。

蘇女士7年前確診罹患退化型失智症-阿茲海默症,7年來她持續上國畫花鳥班、山水班等課程,學習新事物,還學習唱卡拉OK。好客的她,常準備點心、茶水,招待鄰居來家裡下午茶,大家聊聊天、說說笑。因為這些刺激,加上先生的支持,讓她的記憶得以維持,沒有繼續退化。

怎麼辦? 找不到回家的路...
回憶失智症發病經過,蘇女士說,有好幾次遇到老朋友、老同學,不管多努力回想,她都想不起對方的名字,還有一次到平常很熟悉的捷運站,一下捷運,卻感覺「好像到了第三空間,對空間很不熟悉」,完全不知自己身處何處,此時她很
慌張,待在原地好幾秒,深呼吸想一想,便順著人潮到馬路上,好不容易才想起自己要轉哪班公車回家。

不只出門找不到回家的路,蘇女士也常忘記正在煮東西,等食物都燒焦了才發現,切菜也常切到手,曾有一次煮麵,她忘記用筷子,用手直接撈麵,結果手燙傷。她先生認為這不太正常,建議就醫,第一位醫師認為只是單純健忘,開了維
他命、促進血液循環藥物,但情況沒有改善,後來找了對失智症較熟悉的醫師,透過影像學檢查,才終於確診、接受治療。

蘇女士說,當知道罹患的是失智症,「腦中一片空白,想著怎麼會是我?完全不知該如何走下去。」心情非常憂鬱、沮喪,因為害怕走失、別人異樣眼光而不敢出門,她向醫師提到這樣的情況,醫師開了抗憂鬱、抗焦慮藥物,她的情緒變得比較平穩,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參加了臺灣失智症協會病友團體,得到許多訊息,不管是醫師、失智症協會工作人員都強調,「一定要走出去!」她也就開始積極學習新事物,以刺激腦部,避免記憶退化太快。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