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林金立提醒,因為照顧是很長期的,信任的專業關係很重要的,民眾與照服員相處時,若彼此都感覺壓力很大,可能就要考慮更換其他照服員,不需要勉強,或者當受照顧者病情、身體狀況出現變化,服務項目也要適時調整。
陳景寧也觀察到,目前計費方式是以服務項目為主,有些民眾使用專業服務時,對服務時間長短非常在意。舉例來說,物理治療師到家中為長輩進行復能,或照服員幫長輩洗澡,可能在15分鐘或30分鐘內就完成工作,民眾對這樣的時間長度不見得可以接受,對品質的要求,兩方認知也可能不一樣,因此民眾使用服務前可以和物理治療師或照服員先溝通、取得共識,避免衍生爭議。
專業提升 照服員自己當頭家
長照給付新制不僅讓使用者更有彈性、選擇更多元,對照服員同樣也有正面好處。陳淑芬指出,過去照服員提供服務時,多是單槍匹馬,現在有機會與其他專業人員組成跨專業團隊,「不僅提升團隊支持性,也可同時提升專業度」。進行照服工作時,照服員「就不是孤拎拎的一個人」。
另一方面,當服務案件有特殊需求或照顧服務困難度較高,照服員的支付也有加成,如果在假日、夜間,或在原住民區、離島提供服務,也都有支付加成,這些都能讓照服員薪資提高,並增加留任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