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到來,一定要做好準備
長照服務計算制度報你知
話焦點
人氣(134)
2018年1月起,長期照顧計畫2.0(簡稱長照2.0)在給付、支付制度上出現重大變革,原本以服務時間為基準,新制改以服務項目為計費標準,在失能8等級中,長輩、失能者依各自等級獲得固定「給付額度」,在額度內可視個別需求選擇不同服務,民眾使用服務時就會更有彈性,也更切合需求。
 
衛生福利部實施的長照2.0包含17項服務項目,社團法人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長照2.0的給付、支付新制,好處是整合性高,個案使用多項服務的比例變高,由於服務計價方式重整,服務資源與價錢的轉換與計算變得更容易,資訊更明確,也更透明。」談到長照2.0給付、支付新制,他語氣充滿肯定。

長照給付新制 4大特色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專門委員陳淑芬,從長照1.0就參與政策的規劃及推動,直到推行長照2.0,她見證長照政策改革,化繁為簡、對症下藥、全面落實就是最優質的長照服務。陳淑芬說明臺中市為推展長照業務,自2018年1月1日完成跨單位整合,與長照給付新制推行時間一致,因此在推動及執行更具優勢,布建各項長照資源也相對多。她進一步分享長照給付新制包括4大特色:

第一,新制將原有的17項長照服務,整合為「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及「喘息服務」等4類給付。以臺中市政府為例,由長照中心照管專員評估後派案給A單位個案管理員,針對個案所需的長照需求量身打造照顧計畫,再由特約服務單位提供長照服務,讓長照服務更專業多元,也更符合民眾需求。

第二,打破過往按時計價,採定額給付:包括個人額度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服務是以照顧組合為給付支付單位,可鼓勵跨專業間的合作,民眾便能獲得更完整、適切的長照服務。

第三,新制評估面向增加,各類的長照失能者也納入長照服務對象;長照失能等級原本只分成輕、中、重3級,改為8級,更能真實反映長照使用者的實際情況,核定時,也能提供更適切的服務額度、內容,滿足不同失能程度的照顧需要。
第四,為建立單一窗口並採「整合」特約方式,透過長照專責單位,不僅讓民眾有專屬服務窗口,也簡化服務單位簽約與核銷費用作業,大幅提升行政效率;同時推動「一站式的長照服務平臺」,建置長照實體A級據點,讓民眾看的到、找的到、用的到長照服務。

林金立指出,過去民眾可能只知道依評估等級可擁有多少小時的居家服務,至於其他例如一個人額度有多少、不同資源如何轉換等就顯得非常複雜,導致許多民眾只使用單一服務,不知如何做資源整合。新制實施後,使用者若用了7,000元額度,很容易理解還剩多少額度可供使用,對於所有權益、可用資源就會非常清楚,因為以服務項目為主,服務提供者計算服務費用相對也較簡單。
長照專線1966 提供便捷諮詢管道
申請、諮詢長照服務管道之一,就是撥打長照服務專線1966,當民眾撥打這支專線電話,就會轉接到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此時中心人員會幫忙釐清是否符合申請資格,若符合資格,就會派照管專員去民眾家中評估、訪視,也針對受照顧者狀況做分級、核定長照資源額度。

不只如此,各縣市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管人員會依個別家庭需求進行「照顧問題清單」評估,再交由特約機構量身打造「服務組合」,在這過程,也會與家庭溝通訂定照顧計畫。民眾使用各項長照資源,除低收入戶可免費使用之外,中低收入戶自付額為5%,一般戶為16%。

聘請外勞家庭 也可享受補助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秘書長陳景寧指出,即使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家庭也可申請「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與「喘息服務」等4項服務補助,不過有部分限制規定,像「照顧及專業服務」給付額度僅有原核定額度的30%,並限用於「專業服務」項目;「喘息服務」則僅限於外籍看護工無法協助照顧,且持續一個月以上才可申請,自2018年12月1日起開放獨居(僅與外籍看護工同住)或主要照顧者70歲以上,並經照管中心評估長照需要等級為7至8級者,如外籍看護工短時間休假,即可申請。

陳景寧認為,雖然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家庭申請補助有部分限制規定,但仍然可以申請居家復能、進食與吞嚥照護、營養照護等「專業服務」,在協助解決家庭照顧問題時,仍可提供許多幫助,民眾可以多加運用。

釐清優先順序 額度使用更有效率
面對新的長照給付、支付制度,民眾觀念上也要做調整。林金立表示,使用長照服務前,民眾「必須先了解哪些是主要需求,哪些是次要需求,排定優先順序,在有限的資源、有限的額度預算下,才能做出最好的安排。」舉例來說,家人可能需要洗澡、備餐、復能,或需要有人幫忙打掃環境、整理家務,但因為每一項目都有一定費用,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更需要做好規劃,釐清照護重點。

林金立指出,當民眾對長輩照顧安排、資源運用有疑惑,可諮詢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個管員」,個管員的角色類似「長照2.0顧問」,在體系中被稱為「A個管員」,服務提供單位則是「B服務提供單位」。「A個管員」會站在受照顧者一方,每隔一段時間會到民眾家中了解家中照顧情形,對被照顧者的生活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就能提供更專業、更符合需求的建議,民眾和個管員多討論,才能擬定出「最好的照顧計畫」。

此外,林金立提醒,因為照顧是很長期的,信任的專業關係很重要的,民眾與照服員相處時,若彼此都感覺壓力很大,可能就要考慮更換其他照服員,不需要勉強,或者當受照顧者病情、身體狀況出現變化,服務項目也要適時調整。

陳景寧也觀察到,目前計費方式是以服務項目為主,有些民眾使用專業服務時,對服務時間長短非常在意。舉例來說,物理治療師到家中為長輩進行復能,或照服員幫長輩洗澡,可能在15分鐘或30分鐘內就完成工作,民眾對這樣的時間長度不見得可以接受,對品質的要求,兩方認知也可能不一樣,因此民眾使用服務前可以和物理治療師或照服員先溝通、取得共識,避免衍生爭議。

專業提升 照服員自己當頭家
長照給付新制不僅讓使用者更有彈性、選擇更多元,對照服員同樣也有正面好處。陳淑芬指出,過去照服員提供服務時,多是單槍匹馬,現在有機會與其他專業人員組成跨專業團隊,「不僅提升團隊支持性,也可同時提升專業度」。進行照服工作時,照服員「就不是孤拎拎的一個人」。

另一方面,當服務案件有特殊需求或照顧服務困難度較高,照服員的支付也有加成,如果在假日、夜間,或在原住民區、離島提供服務,也都有支付加成,這些都能讓照服員薪資提高,並增加留任意願。

長期照顧服務法實施後,照服員也有機會當老闆、自己創業。陳淑芬說,現在照服員只要擁有相當長照年資,就可以擔任長照機構負責人,代表照服員也能成為「照老闆」;甚至臺中市照顧生活館就吸很多年輕照服員擔任店長,提供最有溫度的服務,而且他們還取得號稱全臺最嚴謹、最難考的個案管理員資格。有了創業願景,年輕人就比較有意願投入長照服務領域。

陳景寧認為,整體而言,長照給付、支付新制的確有助提升長照資源多元化發展,民眾若能善用這些資源,可以減輕負擔,就有機會同時兼顧工作、長輩照護。她也坦承,現在許多民眾與服務提供單位都還在適應、互相磨合,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期待在這過程大家可以取得共識,一起讓長照服務發揮最大效益。

*-照管員?個管員?照服員?-*
照顧管理員(照管員)—
當民眾符合長照申請資格,各縣市長照管理中心就會指派照管員至民眾家中進行評估,視被照顧者情況做分級、核定長照資源服務,也會依個別家庭需求進行「照顧問題清單」評估,與家庭成員溝通訂定照顧計畫。
A個案管理師(A個管員)—
在長照服務系統中,A指的是社區整合服務中心,A個管員角色類似「長照2.0顧問」,每隔一段時間會到民眾家中,了解受照顧者情形,並給予專業建議,讓整體照顧計畫更符合需求。
照顧服務員(照服員)—
照顧服務員為提供照顧服務之人員,由服務提供單位指派,工作內容包括身體照顧服務、家庭及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執行病患照顧輔助服務等。

修正給付、支付標準 更貼近民眾需求
長照照顧(照顧服務、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給付及支付基準,實施迄今已近一年,陸續搜集各界反應之問題,為使長照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及方便使用,在2018年10月5日發布修正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並於同年12月1日正式實施,修正內容含括照顧困難或家庭功能微弱服務加計等之擴大給付,將可改善過去這類民眾較難獲得服務的問題,且不增加民眾負擔。如需進一步了解長照2.0政策,可至本部長照政策專區查詢。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