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越來越多學者關注復原力議題,在2015年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中,有篇研究論文「甚麼是健康體系復原力?-從伊波拉病毒學習到的教訓」(What is Resilience in Health System?Lessons from Ebola)將復原力定義為「健康機構、人員與人民在面臨危機時所產生的應變能力,即使遭遇危機,依然可以繼續維持系統核心功能,並從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適時進行組織重整與資源分配。 」
個人、環境角度著手 提升系統復原力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分析,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是以「全民均健康」(Health For All)為目標,為了達到這目標,不僅需要跨領域的合作,也需要以生命歷程發展為出發點,從「個人」與「環境」角度進行「系統政策」探討,以全方位提升健康系統復原力。
王英偉舉例,以「個人」角度來說,弱勢族群是災難來臨時最脆弱一環,因此也是系統政策重要聚焦對象,像兒童罕見疾病防治與健康照護、原鄉居民健康照護等,都必須仰賴健康系統的支持,才能克服不同挑戰。至於「環境」則涵括長照計畫2.0、高齡友善社區等,透過這些政策促進全民健康,並讓臺灣復原力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