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名國內外專家
齊聚2018臺灣全球健康論壇
看活動
人氣(70)
來自31國、超過1000名國內外公衛、健康領域專家於2018年10月28、29日齊聚臺北,參與2018年臺灣全球健康論壇。這次論壇主題為「韌力、復原力:全球健康的挑戰與契機(Resilienc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Global Health)」,共68名講者分享其專業經驗與見解,臺下聽眾聽得聚精會神,同時也獲得許多啟發。
 
「發生災難後,需要靠人道協助、完整的健康體系,才能產生復原力,這是一股永續的力量,靠這股力量,也才能重建更美好的生命。」在2018年臺灣全球健康論壇中,教廷大使及教廷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成員西爾瓦諾‧瑪利亞‧托馬西(Silvano Maria Tomasi)對復原力有一番深刻的解釋。

副總統陳建仁在2018年臺灣全球健康論壇致詞時表示,臺灣全球健康論壇已舉辦14年,臺灣今年成為「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藥政法規單位會員,已有能力參與國際醫藥法規決策,這意味著台灣可以擔任亞洲公衛體系的樞紐,也可以成為資源分享重要角色。
陳建仁對於多國衛生官員、學者的參與與支持,充滿感謝。
落實健保、長照政策 是復原力重要基礎
陳建仁指出,這次論壇以健康體系復原力為主軸,而這是目前醫界、學界很重視的論述議題。像臺灣健保納保率幾乎達100%,以及長照計畫2.0的施行,都是在奠定復原力的基礎,一旦遭遇重大危機,亦能提供妥善、完整的照護。

國際上,越來越多學者關注復原力議題,在2015年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中,有篇研究論文「甚麼是健康體系復原力?-從伊波拉病毒學習到的教訓」(What is Resilience in Health System?Lessons from Ebola)將復原力定義為「健康機構、人員與人民在面臨危機時所產生的應變能力,即使遭遇危機,依然可以繼續維持系統核心功能,並從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適時進行組織重整與資源分配。 」

個人、環境角度著手 提升系統復原力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分析,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是以「全民均健康」(Health For All)為目標,為了達到這目標,不僅需要跨領域的合作,也需要以生命歷程發展為出發點,從「個人」與「環境」角度進行「系統政策」探討,以全方位提升健康系統復原力。

王英偉舉例,以「個人」角度來說,弱勢族群是災難來臨時最脆弱一環,因此也是系統政策重要聚焦對象,像兒童罕見疾病防治與健康照護、原鄉居民健康照護等,都必須仰賴健康系統的支持,才能克服不同挑戰。至於「環境」則涵括長照計畫2.0、高齡友善社區等,透過這些政策促進全民健康,並讓臺灣復原力得以永續發展。

多樣化議題 期待邁向全球健康目標
這次2018臺灣全球健康論壇由衛生福利部、外交部主辦。論壇中特別邀請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歐洲健康學系教授馬丁‧麥肯基(Martin McKee)、世界公共衛生學會聯盟前理事長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日本福島縣立醫科大學副校長谷川宏與美國非營利全球健康與人道行動顧問、研究學者瑪琳‧布桑妮爾(Marine Buissonniere)等國際公衛專家進行專題演講,並透過不同國家經驗分享,讓與會人員更了解復原力的落實與其珍貴價值。

面對國際社會急遽的變化與各種未知挑戰,各國政府與不同部會之間的資源整合、合作顯得刻不容緩。今年論壇也邀請多位新南向國家專家,展開多場平行會議,針對自然災害緊急應變措施、心理復原力的挑戰與契機、推動國家型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施打展望、全民健康識能提升、健康資訊可讀性等各項健康議題深入討論,與會人員也嘗試思考更多可行方案,不僅思考如何落實國際合作精神,也期待達到全球健康目標,會議也在熱烈、專業的討論氣氛中圓滿落幕。

*了解更多*
2018臺灣全球健康論壇官網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