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友善生養環境 改善少子女化問題
兒童是國家發展重要的基石,面對低生育率與少子女化現象的挑戰,衛生福利部秉持「福利即投資」之理念,自2018年8月1日起實施「擴大育兒津貼」與「建立托育公共及準公共化機制」二項育兒新制,積極協調政府與民間資源整合,有效運用民間優質服務量能,共同建置普及且近便性高的照顧服務,讓家長能夠兼顧育兒與工作,同時藉提升托育人員薪資,確保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讓制度更穩健發展,共創友善生養環境。
考量在托育公共化程度未普及之前,為即時減輕家長家外送托之經濟負擔,同時推動托育準公共化政策,由政府與收費未超過一定額度、評鑑在一定等第以上且配合訪視輔導等條件均符合的托嬰中心或居家保母簽約,政府再補助家長托育費用,讓家長每月實際負擔費用低於所在縣市家戶可支配所得10-15%。同時訂有督導管理與退場機制,藉此讓有送托需求的家庭可以安心,並負擔得起家外送托,居家保母或托嬰中心也可穩定收托,長期而言,可維持專業服務品質,吸引更多家長送托,以服務創造價值的良性循環。
截至今(2019)年1月31日,居家保母參與政策簽約率為77.77%,私立托嬰中心簽約率達89.14%,公設民營托嬰中心簽約率更高達100%,全國公共及準公共托育供給量已達6萬6,528個收托名額,促成家長送托近便性。使用公共及準公共托育兒童數為3萬8,287名,對照實際家外送托兒童數為4萬5,543名,整體家外送托運用公共及準公共托育服務比率高達84.07%,0-2歲嬰幼兒送托率亦由2017年底10%提升至2018年底之12.38%,顯見政策效益日漸彰顯,勢將嘉惠更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