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傾聽、支持
歡喜迎接新生命
話焦點
人氣(84)
曾任醫學中心婦女身心特別門診資深主治醫師的蕭美君表示,女人懷孕、生產,身體外觀與身心面臨劇烈變化,這些改變都會帶來壓力。當孕產婦壓力極大,出現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狀,除了即時尋求醫療協助,周遭親人的了解、傾聽與支持也非常的重要。
 
到了坐月子中心,坐月子中心護理人員以「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為阿雲做身心評估,結果發現分數很高,偶爾甚至有輕生想法,馬上給予關心,並隨時注意她身心變化,也請家人多陪伴、關心。護理人員也很有耐心地教導哺餵母乳技巧,阿雲哺乳逐漸上軌道,在許多人的支持下,終於從負面情緒走出來,與家人、寶寶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產後情緒障礙包括「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與「產後精神病」。其中,產後情緒低落盛行率佔3到8成,多出現於產後3、4天。產後憂鬱症盛行率約1成,至於產後精神病的盛行率則佔千分之一到千分二,顯示像阿雲這樣的身心狀況並不少見。

荷爾蒙變化 影響孕產婦身心起伏
有近20年女性身心臨床經驗的蕭美君表示,女性在懷孕、生產期間,身體心理與體內荷爾蒙都會產生變化,血清素等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與荷爾蒙波動息息相關。當荷爾蒙濃度改變,身心也會受影響。像阿雲懷孕時哭點變低、容易被感動,可能就是荷爾蒙變化造成的。

為什麼會發生孕產期憂鬱症?蕭美君解釋,目前醫界仍無法斷定單一真正原因,「可能跟生理、心理及社會因子有關。」像懷孕、生產後發生重大事件,造成壓力,或者生產時耗費大量體力或有併發症,都與產後憂鬱症有關。此外,媽媽產後必須一肩挑起照顧新生兒大小事,或身體外觀劇烈變化等,都可能引發產後憂鬱症。過去有過憂鬱症的民眾更要小心。

蕭美君也對「產後憂鬱症」一詞做出澄清,「不是產後才會憂鬱,孕婦也會憂鬱,很多孕婦在第一孕期就出現憂鬱症,延續到生產後,懷孕期憂鬱症與產後憂鬱症病程常是連貫,國際醫界稱為『周產期憂鬱症』。」另一方面,隨著更多臨床證據出現,產後憂鬱症的定義也在改變,過去認為產後憂鬱症是指產後兩個月內(6週)出現憂鬱症狀,但很多患者是在生產後3、4個月憂鬱症才發作,最新定義是只要產後一年內出現症狀,都稱為「周產期憂鬱症」。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