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傾聽、支持
歡喜迎接新生命
話焦點
人氣(84)
曾任醫學中心婦女身心特別門診資深主治醫師的蕭美君表示,女人懷孕、生產,身體外觀與身心面臨劇烈變化,這些改變都會帶來壓力。當孕產婦壓力極大,出現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狀,除了即時尋求醫療協助,周遭親人的了解、傾聽與支持也非常的重要。
 
任何人看到阿雲(化名),都可以感受到她的樂觀爽朗,平常看似開朗活潑的她,在懷孕生產時,也面臨身心劇變,情緒起伏不穩定,家人看了都嚇了一跳。

阿雲年近40歲才懷孕生子,身為高齡孕婦,小孩得來不易,因此懷孕時,行動總是小心翼翼,很多東西不敢吃,走路瞻前顧後,常擔心被車撞,壓力很大,不只承受心理壓力,身體也出現不舒服症狀,睡覺時小腿容易抽筋、頻尿,更無法久坐、久站,這段時間,她也發現自己哭點變低,無意間聽到一首歌,或讀到某篇文章的一句話,都會淚流滿面,對身心與荷爾蒙產生的變化,常感覺無所適從。

哺乳受挫又身體虛弱 讓她崩潰大哭
孩子出生後,阿雲哺乳也遇到困難,每次餵奶,寶寶都因吸不到奶而大哭,有時還會氣到揮著小手猛打胸部,看小孩脹紅臉爆哭的模樣,雖然很捨不得、內疚,她也無計可施。小孩吸奶量不足,出生第三天又出現黃疸,必須住進小兒加護病房接受照光治療,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時,篩檢結果又不理想。面臨諸多不順,加上身體還很虛弱、晚上睡不好,阿雲的情緒滑落谷底,好幾次在病房崩潰嚎啕大哭。
除了獲得寶寶的喜悅,產婦的身心也需要周遭親友的關懷。
到了坐月子中心,坐月子中心護理人員以「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為阿雲做身心評估,結果發現分數很高,偶爾甚至有輕生想法,馬上給予關心,並隨時注意她身心變化,也請家人多陪伴、關心。護理人員也很有耐心地教導哺餵母乳技巧,阿雲哺乳逐漸上軌道,在許多人的支持下,終於從負面情緒走出來,與家人、寶寶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產後情緒障礙包括「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與「產後精神病」。其中,產後情緒低落盛行率佔3到8成,多出現於產後3、4天。產後憂鬱症盛行率約1成,至於產後精神病的盛行率則佔千分之一到千分二,顯示像阿雲這樣的身心狀況並不少見。

荷爾蒙變化 影響孕產婦身心起伏
有近20年女性身心臨床經驗的蕭美君表示,女性在懷孕、生產期間,身體心理與體內荷爾蒙都會產生變化,血清素等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與荷爾蒙波動息息相關。當荷爾蒙濃度改變,身心也會受影響。像阿雲懷孕時哭點變低、容易被感動,可能就是荷爾蒙變化造成的。

為什麼會發生孕產期憂鬱症?蕭美君解釋,目前醫界仍無法斷定單一真正原因,「可能跟生理、心理及社會因子有關。」像懷孕、生產後發生重大事件,造成壓力,或者生產時耗費大量體力或有併發症,都與產後憂鬱症有關。此外,媽媽產後必須一肩挑起照顧新生兒大小事,或身體外觀劇烈變化等,都可能引發產後憂鬱症。過去有過憂鬱症的民眾更要小心。

蕭美君也對「產後憂鬱症」一詞做出澄清,「不是產後才會憂鬱,孕婦也會憂鬱,很多孕婦在第一孕期就出現憂鬱症,延續到生產後,懷孕期憂鬱症與產後憂鬱症病程常是連貫,國際醫界稱為『周產期憂鬱症』。」另一方面,隨著更多臨床證據出現,產後憂鬱症的定義也在改變,過去認為產後憂鬱症是指產後兩個月內(6週)出現憂鬱症狀,但很多患者是在生產後3、4個月憂鬱症才發作,最新定義是只要產後一年內出現症狀,都稱為「周產期憂鬱症」。

嚴重憂鬱症 影響認知
周產期憂鬱症或孕產婦憂鬱症和一般憂鬱症不太一樣,病程隨時都可能變化,且變化幅度很大,可能前一天好好的,隔天又情緒低落,或易怒到極點;值得關注的是,孕產婦憂鬱症甚至可能影響認知功能。

「因為產後憂鬱症會影響認知功能,有的患者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蕭美君在國外進修時,曾看到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媽媽,竟將寶寶拿到瓦斯爐上煮,孩子的外婆看到嚇一跳,及時搶救小孩,才沒釀成悲劇。這位媽媽對自己所做的事,隔天完全沒有記憶,後來才慢慢想起。也有患者自傷或有傷嬰念頭,嚴重到需要送急診或住院。

蕭美君指出,國外常設有婦女身心病房,由婦產科、精神身心科共同提供溫馨照顧,專門幫助孕產婦面對相關身心問題,臺灣很多嚴重患者不願意進入精神科綜合急性病房,不少人選擇自動出院,蕭醫師也曾遭遇患者遊走各處看診,住院三天後無法接受精神科病房環境,出院後跳樓自殺的憾事。

「媽媽好,小孩才會好!」在蕭美君門診,就有不少周產期憂鬱症媽媽生產後發現,小孩特別難帶,也常有憂鬱、焦慮情緒。過去也有研究認為,媽媽孕產期憂鬱症若未治療完成,小孩未來較容易面臨精神科疾病、情緒問題或母子關係不佳等挑戰。

充足睡眠 有助穩定身心狀況
對於周產期憂鬱症患者,睡眠非常重要,據蕭美君臨床觀察,產婦產後3天拚命大睡,產後憂鬱症發生率可能減輕約一半。像曾罹患重度憂鬱症,或過去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以及上一胎有產後憂鬱症、平常就有嚴重經前症候群、經前不悅症者,還有支持系統不足等,都是周產期憂鬱症高風險族群,更需要充足的睡眠,也要隨時注意身心變化。目前衛生福利部也有試辦計畫,追蹤這些高危險個案,以了解如何幫助她們走過周產期憂鬱黑暗期。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指出,另一半對產婦的關心與體貼,對維持產婦身心健康也是很大助力。若先生願意花時間承擔照顧小孩的責任、為孩子換尿布,讓太太有時間好好睡覺,孕產婦面對角色轉換便更能順利適應。
用藥若利大於弊 多半算安全
此外,不少國內外醫學專家認為,因為憂鬱症與大腦神經傳導、荷爾蒙變化有關,用藥或可減輕症狀,搭配心理諮商,治療才會事半功倍。但許多患者與其家人擔心用藥傷害胎兒,或憂心藥物成份透過乳汁進入小孩體內,所以非常抗拒用藥。

蕭美君表示國際多以「懷孕與哺乳期標示規則」(Pregnancy and Lactation Labeling Rule-PLLR )作標準。PLLR主要在評估用藥利弊,並以實證數據為基礎,若研究數據發現,使用這種藥對孕產婦利大於弊,就會建議用藥。根據PLLR標準,現在許多抗焦慮、抗憂鬱藥物對孕產婦都是非常安全的。就算哺餵母乳,藥物進入寶寶體內,濃度多半只剩八萬分之一,影響微乎其微。媽媽真有疑慮,也可以根據藥物半衰期請教醫師,根據醫師建議調整餵奶、擠奶時間,以避開藥物作用時間。

我國目前審查藥品仿單時,對於新申請藥品,仿單多要求以PLLR分類描述,若是藥品已通過核准,其仿單標示與各國相同。至於孕婦用藥標示,也陸續更新為PLLR分類,符合國際趨勢。

事先規劃 尋求有力支援
蕭美君也提醒,女性只要進入育齡期,若曾診斷罹患憂鬱症、精神疾病,就應將懷孕可能面臨的挑戰納入考量,建議與醫師討論未來可能生產、懷孕時間計畫,一定要在懷孕前做好規劃,也要尋求支援。在這重要時刻,如果有保姆幫忙,情況就會改善許多,而另一半與親朋好友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當出現疑似焦慮、憂鬱症症狀,情緒低落到影響生活,則建議諮詢專業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評估,才能選擇適合治療方式,保護媽媽身心健康。
*孕產婦心理健康看這邊*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
孕產婦心理健康日常- 婦女孕期及產後身心適應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