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述考量,衛生福利部也推行「托育準公共化政策」,希望將托嬰中心、保母托育費用控制在一定價格,讓民眾都能負擔得起,將家長支出托育費用控制在家庭可支配所得10%-15%以下(約8,000元至12,000元),又同時保障優質托育品質。簡慧娟說,為了達到這項目標,政府與托嬰中心簽訂契約,邀請加入準公共托育政策,並出錢補助「購買服務」,每個孩子依家庭經濟條件每月補助6,000-10,000元不等。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也會考量財政多寡運用自有財源發放育兒津貼,減輕托育負擔。
保障托育人員待遇 穩定服務品質
托嬰中心的托育品質好壞,也一直是民眾關心焦點。對此簡慧娟表示,托嬰中心的托育品質與托育人員待遇息息相關,托育人員長期薪資過低,不易留住人才,也較難確保服務的品質。新制上路希望可以保障及改善托育人員待遇。
簡慧娟分析,經過縝密計算,托嬰機構的人事費用必須要佔70%左右,因此要求簽約托嬰中心,托育人員最低每月投保薪資達28,000元,並建立調薪機制,逐步再調高,希望3年內85%的托育人員薪水可以達28,000元,4年後所有托育人員都能達到這目標。對於收費較高或不願加入準公共化機制的保母、托嬰中心,政府不會強制其加入,保留部分自由市場空間讓家長選擇送托收費較高的托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