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健康 對孩子影響深遠
季麟揚表示,一般人幼年時期乳牙有20顆,六歲之後乳牙陸續掉落,長出永久齒,永久齒有28顆。乳牙的功能之一是幫恆牙佔位置,若乳牙蛀光、提早掉落,恆牙生長的位置就會容易產生混亂、不整齊。不只如此,小孩吃飯咀嚼、營養吸收也與牙齒健康有密切關聯。小孩有蛀牙、牙齒痛的時候,獲取的營養容易大打折扣,還可能不愛吃蔬菜、水果與肉類等需要咀嚼的食物,營養攝取就會不均衡,而缺牙對自信、語言發音的影響更是不言可喻。
「乳牙不好,恆牙也不會好!」季麟揚解釋,牙齒健康與否,與潔牙、護牙習慣有關,在乳牙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潔牙與護牙習慣,長出恆牙後,照樣很快就產生齲齒。有的孩子6歲長出的恆牙,7、8歲時發生蛀牙,可能10歲不到就得補牙、甚至拔牙。這牙齒本來可以用一輩子,結果10歲就不能用了,實在非常可惜,他認為,「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的禮物,就是給孩子一口好牙」,擁有一口健康牙齒,一生受用不盡。
我國DMFT指標 顯著改善
世界衛生組織(WHO)以「恆齒齲蝕指數」(Decayed, Missing and Filled Teeth, DMFT index)作為兒童口腔健康指標,D(Decayed)代表齲齒,M(Missing)代表因蛀牙被拔掉的牙齒,F(Filling)表示牙齒遭蛀蝕而接受填補,T(Teeth)也就是牙齒。一顆牙齒只要有上述3種現象之一,就算1分。根據2012年的一項全國調查,我國12歲學童DMFT指數平均為2.50顆,與2000年時的3.31顆相比,顯示有顯著改善。
世界衛生組織也訂立目標,希望2000年,全世界DMFT指數平均值在3.0顆以下,2010年在2.0顆以下,到2020年,可以降到1.0顆以下。
民眾可能認為WHO訂的標準太高,不過從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來看,全球189國DMFT指數平均為1.67顆。季麟揚說:「DMFT指數全球平均1.67顆,我國的平均值卻還有2.50顆,離及格還有一段距離,也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兩要兩不 平常潔牙更重要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以下簡稱心口司)2018年宣導「保護牙齒五部曲」,幫助學童、小孩家長更了解如何維護口腔健康。「保護牙齒五部曲」包括第一,定期看牙醫,長牙就要立即看牙。第二,正確潔牙。第三,均衡飲食習慣。第四,使用氟化物。第五,窩溝封填。
在維持口腔健康,小孩也要注意「兩要兩不」。「兩要」是餐後睡前要刷牙,一天至少刷牙兩次,以及要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且每半年接受牙醫師塗氟與口腔檢查。「兩不」則是不要吃甜食與含糖飲料,還有不要與其他人共用餐具或吹涼食物,避免口水互相接觸。
心口司建議,只要小孩開始長牙,每6個月就得到牙醫院所接受口腔檢查,平常正確潔牙更是重要。
小孩潔牙 需要家長監督、協助
季麟揚解釋,牙齒的外型是有弧度的,咬合面就好像山谷,有許多細小的發育溝,細菌就窩藏在裡面,當食物殘渣掉下進來,細菌就有食物可以吃,也就可以滋長。因此刷牙時,牙刷要隨著牙齒弧度而變化角度,牙縫也要清潔乾淨。6歲前的孩子可能還無法有效運用手指小肌肉力量,若放任小孩自己隨便刷,有些角落沒刷乾淨,食物殘渣一堆積,就容易蛀牙,所以很需要家長、照顧者協助清潔牙齒、監督。
心口司指出,0-3歲的孩子,家長可用紗棉布或牙刷幫助刷牙。3-6歲的孩子,可以讓小孩先刷一次,大人再完整地刷一次。這兩個年齡層的孩子刷牙,可以水平來回刷。6-9歲學童,可開始學習貝氏刷牙法,小孩刷牙後,再由家長重點加強大臼齒、門齒的清潔。9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用貝氏刷牙法清潔牙齒,此時小朋友就可以自己刷牙,家長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