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邊作伴,吃飯實在金趣味
長輩共餐歡歡喜喜
享新知
人氣(95)
不少研究顯示,年長者想要健康、有活力,就不能一直悶在家裡,必須擁有活躍社交生活。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推出共餐服務,鼓勵長輩到據點與鄰居、服務志工一起用餐,在據點中,也常有其他課程與活動,許多長輩也就順勢加入,生活因此變得多彩多姿。
 
來來來,鬥陣來吃飯啦!」在一個天氣清朗的中午,走進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活動中心,可以看到長桌上放著菜餚,附近基隆市立暖江國小女童軍、童子軍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活動中心服務。

小孩貼心陪伴 長輩開心笑呵呵
街坊鄰居、長輩剛參加運動課程、量血壓服務,休息過後便隨著志工招呼,三三兩兩走向擺滿菜餚的長桌,孩子們趕忙為長輩盛菜、添飯,碗裡滿滿的飯菜,長輩們笑咪咪看著這些孩子,稱讚孩子們的懂事、俐落,捧著飯菜入座,大夥兒一邊吃飯,一邊聊天,聊著自己的家庭與兒孫瑣事,飯菜也顯得特別香、特別好吃。

「原本大家都是自己盛飯、夾菜,有時暖江國小學生會來服務,隔壁幼兒園有時會做餛飩,送來給長輩吃,這些小小孩也會陪老人玩桌遊,老人家都很開心。這裡老人很多,一有陪伴,整個氣氛就會很開心、很有活力。」熱情、健談的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吳麗美在共餐服務現場,細細述說這些場景背後的故事點滴。

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活動中心目前是當地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由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發展協會提供共餐、送餐等服務,協會也會請運動教練在社區中心帶領年長者運動,或請專業老師教彈奏烏克麗麗,在這裡,長輩的生活非常熱鬧,也充滿新鮮刺激。

不同族群 都在這塊土地找到歸屬
在過港社區,早年有很多單身榮民居住,之後榮民陸續與在地年輕女性結婚生子。由於夫妻年齡差距較大,有些人可能在50、60多歲就失去配偶,加上小孩長大到外地工作,這些失去配偶者便成為獨居老人。此外,社區裡也有不少居民的另一半為外籍配偶,無論哪一族群,都在這裡落地生根,找到了歸屬。

看到社區那麼多獨居老人需要照顧,基隆市暖暖區過港社區發展協會便在2008年底、2009年初申請補助,推出共餐服務。剛開始一星期只有一天有共餐服務,且不用錢。「不過那時煮好都沒人來,還有阿嬤來觀望,以為免錢就一定有其他目的。」吳麗美說,後來發現,問題可能出在「免費」容易讓人心生疑慮,便改成一餐收新台幣30元,包含一道主菜、三份副菜、湯與白飯,在餐檯上有個罐子,供民眾自己投錢。
在過港社區關懷據點,協會也會安排教練教授運動課程,鼓勵長輩多運動。
呷好道相報 共餐服務贏得好口碑
做出改變後,街坊鄰居、長輩才逐漸卸除心防,願意踏進據點吃飯。服務也從一星期供應一天,到兩天、三天,有的長輩三天來吃飯,其他時間自己煮,無論煮菜或採買食物份量,都讓這些長輩很困擾,服務團隊評估後決定一星期供餐五天,用餐人數也就持續增長,目前約有40-50名當地長輩、民眾穩定享受共餐服務。

「很多長輩剛來的時候都『瘦比巴』,來這裡用餐,有人可以聊天,飯菜就顯得特別好吃,體重因此回升,順道體驗課程,精神也跟著變好了。」長輩參與共餐服務後所出現的改變,讓吳麗美印象深刻。

過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共餐服務剛開始一個人收30元餐費,沒有對象限制,加上補助款,還能勉強支應,不過當菜價、肉價上漲,像豬肉從一斤70、80元漲到一斤125元,經費就不夠,為了讓服務不中斷,團隊透過製作魚丸、肉粽或蘿蔔糕等產品販售,在大夥兒的共同努力下自籌財源,使社區長輩們能持續到據點共享美味餐食。
在共餐場地,同時也提供量血壓服務,讓許多長輩備感窩心。
送餐服務 造福住山坡、體弱長輩
在基隆市過港社區,只有5%平地,其他都是丘陵地,地勢高高低低,據點原本只有共餐服務,沒有提供送餐,但發現部份住在上坡處長輩雖然可以走下來吃飯,但膝蓋不好、體力不夠,吃飽後無法爬坡回家,據點服務團隊只好拜託里長或請人開車送長輩回家。但終究不是長遠之計,經過評估,協會決定推出送餐服務,並請一位70多歲阿伯擔任送餐員,服務行動不便、無法順利上下坡的長輩。

大家都尊稱為「林大哥」的送餐員非常負責,每天風雨無阻為不方便出門的長輩送餐。有一回寒流來襲,一位老人家在家中摔到床下、昏倒,加上尿失禁,整個下半身都濕掉,險些失溫;林大哥看到沒有人應門,感到不太尋常,便從門縫觀察屋內狀況,赫然看到老人家倒在地上,趕緊撥打119,讓老人家緊急就醫接受救治,終於撿回一命。
多虧送餐林大哥(右),讓行動不便的長輩,也能享用營養餐點。
推出送餐服務後,過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服務範圍與服務人數也就更多、更廣。對出門不便、住在上坡處的長者更是一大福音。像有位阿嬤,子女住國外,就自己一個人住,膝蓋不好的她每次出門就醫、拿藥就得叫計程車,過去阿嬤會自己煮飯,但有次煮早餐不慎,整個廚房燒起來,之後就只好打電話請便當店送便當,她住的地方很偏遠,若只訂一個便當,便當店不願外送,阿嬤就請店家一次送3個便當,其他便當就下一餐加熱繼續吃。

自從接受送餐服務,這位阿嬤的困擾終於解決,再也不用一次訂3個便當,此後也就可以享受份量剛好,且新鮮、營養的餐點。阿嬤的孩子每年回臺探親,也會捐一筆錢,感謝據點服務人員對阿嬤的照顧。

菜單精心設計 兼顧營養、美味
在進行共餐、送餐服務時,食物的品質與營養均衡也是據點團隊關心的重點。吳麗美指出,過去準備餐點,都是菜市場甚麼菜便宜、量多,就買甚麼菜。2018年,協會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營養學系合作,以每3個月為單位設計菜單,菜單設計原則多針對年長者營養需求,像蔬果、蛋白質、全榖根莖類攝取量都納入考量。

近來據點團隊更研發料理包,可以常溫保存,長輩要吃的時候,只要透過熱水加熱就可以食用。2018年農曆新年期間,志工也要放年假,所以特別準備油飯、魚、滷白菜等料理包,讓獨居長輩從除夕、初一到初五都能享受健康、美味佳餚。

不管是共餐、送餐,到訪視及提供各式課程,據點服務志工都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像基隆過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總共約有50-60名志工,一天約有15名志工參與服務,健康促進組有2人、訪視組有3、4人,烹飪組則有4、5人,與協會工作人員合作,並各司其職,據點運作也才能順利進行。
大夥一同用餐、話家常,除了填飽肚子,心也感到豐足。
善良、關懷力量 形成正向循環
過港社區關懷據點團隊所做的一切努力,社區民眾都看在眼裡,這力量也形成了一股正向循環。像有民眾平常忙著賣魚、養家活口,家中長輩就到據點共餐吃飯,志工也會噓寒問暖,關心長輩身體狀況。這位民眾看到自家長輩如此受到照顧,非常感動,每星期菜市場休市時,曾學推拿的他,便自願到服務據點提供免費推拿服務,這類溫馨小故事隨處可見,而這些成績也讓過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獲得了衛生福利部107第四屆社區金點獎的肯定。

吳麗美期待社區關懷據點可以幫助長輩達到「在地老化」目標,未來也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人投入時間、金錢與精力,而社區民眾、長輩也能在據點中找到相似生命經驗的共鳴,讓善良、正向力量得以進一步擴散至社區每個角落。
*共餐據點哪裡找?*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查詢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