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典範獎得主康俊良專訪
從農業跨足職能治療,助精障者找回自信
繪人文
人氣(75)
花費近30寒暑,投身精神障礙職能治療的康俊良,在2018年獲頒衛生福利部第四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事人員「資深典範獎」,目前在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以下簡稱桃園療養院)附設社區復健中心任職的他,視病猶親,把中心內每位精障學員當親人般關心,贏得所有學員的敬重與信任。
 
民眾親自體會 發現學員都很可愛
「基本上我是對人比較有興趣,加上我認為這是做好事,家人也都贊成。」康俊良坦承,踏進八里療養院前,和大部份的人一樣,深受早期戲劇錯誤印象影響,以為精神疾病患者隨時可能攻擊、打人,也會害怕,實際接觸、瞭解後,才發現不是事實。其實病患都很可愛,寧願傷害自己,也不願傷害別人,他們內心的苦,內心受疾病干擾,外人看不出來,精神疾病患者相對處於弱勢,經過錯誤報導,就一直被蒙上汙名化陰影。

康俊良充分理解外界對精障者的誤解與不友善,不過他知道,改變民眾想法不能急,只能漸進。五年前,他看到鄰居太太在做「環保帽」,想讓學員也學習做環保帽,可以義賣。「這些鄰居太太在醫院旁邊住了20、30年,始終覺得這裡是瘋人院,很可怕,從來沒有進來過。」康俊良邀請一位太太到社區復健中心教授製做環保帽,這位太太實際接觸學員後,感覺還好,不如想像中恐怖,便找更多社區親友鄰舍加入。

社區住民與學員互動時,感受到學員很可愛,想法就有改變,若家裡有換季、二手衣物,也會捐給社區復健中心義賣,車子髒了,也會到汽車美容庇護工廠,請學員洗車。透過實際的接觸與了解,社區民眾才發現,精障患者其實沒那麼可怕。
精障學員透過工作實作訓練,從疾病過程站起來,培養自立的能力。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