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典範獎得主康俊良專訪
從農業跨足職能治療,助精障者找回自信
繪人文
人氣(75)
花費近30寒暑,投身精神障礙職能治療的康俊良,在2018年獲頒衛生福利部第四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事人員「資深典範獎」,目前在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以下簡稱桃園療養院)附設社區復健中心任職的他,視病猶親,把中心內每位精障學員當親人般關心,贏得所有學員的敬重與信任。
 
社區復健機構 幫助精障者融入社會
談起精神疾病醫療趨勢,康俊良指出,「早期都是找一個地方把他們(精神疾病患者)關起來」,治療精神疾病思維還是以隔離為主,患者可能住在偏僻療養院,而這是30年前的思維與作法。歷經30年,現今趨勢是希望幫精神疾病患者朝「社會化」前進,社區復健機構也逐漸增加,精神病患者就能在社區復健機構先接受訓練與復健,再慢慢融入社會。

過去精神疾病患者被關在機構,所受復健刺激較少,現在,在社區復健中心,精障學員會在社群軟體群組討論要買甚麼菜、要煮甚麼菜,或者哪裡有好玩景點,學員一起相約坐公車遊玩,買東西也會比價,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過去很不相同,互動方式漸趨成熟,學員就能參加職業訓練,學習職場適應技巧,也有人找到穩定工作。康俊良說,「有些學員從工作中存到不少錢,幾十萬、上百萬都有」,這樣的趨勢也讓醫療、社會負擔減輕不少。」

想方設法 幫學員找工作機會
俗話說:「凡事起頭難」,學員從疾病過程站起來,到找到工作,賺錢養活自己,是條漫長道路。康俊良對促進精障學員就業也下了番功夫,在四處遊說商家錄用精障學員時,常吃軟釘子。他笑著說,有商家明明門口貼「徵人啟事」,一聽到他來意,馬上推說不缺人。雖然拒絕是常態,他還是不放棄,嘗試敲開店家緊密心門,懇求店家給精障學員一個機會。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