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專訪
27年堅持公義,翻轉性侵、家暴受害人命運
繪人文
人氣(101)
從拯救遭受性剝削的孩子,到為家暴、性侵受害人爭取司法正義,乃至「臺灣女兒節」倡議,都可以看到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勇闖第一線,努力翻轉性別、社會不公義的身影,27年來,她與勵馨團隊並肩作戰,靠著強大信念前進,終於看到臺灣社會出現改變的曙光。
 
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過去曾學音樂、當過報社記者,專跑社會運動路線。27年前,應勵馨基金會前執行長梁望惠邀請,加入勵馨基金會團隊,一頭栽進社福、婦運領域,為翻轉性侵、家暴受害者命運、打破舊有陳腐觀念而努力至今。

過去歷練 都是祝福
紀惠容聊起以前學音樂、當記者經歷,直說:「這都是祝福!」像拯救受性剝削的孩子、推行《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現已更名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過程,她與勵馨團隊在街頭演行動劇,喚醒了社會大眾覺醒,或請音樂創作人陳明章創作〈伊是咱的寶貝〉,都是受過去藝術背景啟發,當音樂、藝術與戲劇和政策倡議結合,力量也就更無遠弗屆。

從紀惠容言談間,可以感受到她的感性與內心柔軟的一面,但一分析事情,卻是一針見血,理性且重邏輯。她說,這是源於擔任記者時所受的訓練,記者是份講求理性的工作,且膽識會受到很大訓練,也需要接觸許多議題。進入社福領域,有了過去媒體經驗,便更能從不同角度思考政策倡議策略。
紀惠容參與多項社運、婦運活動,她總站在第一線,守護性侵、家暴受害者。
第二頁
性侵定義 逐漸改變
近30年來,在紀惠容、勵馨團隊與許多社福團體、民間力量的不斷推動下,臺灣社會許多觀念都在改變,法律制定與政府資源、網絡連結也逐漸到位。紀惠容舉例,像對於性侵的認定就有很大不同,以前是要「反抗到底、抵死抵抗,才算性侵」,到現在法令《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是只要性行為「違反其意願」,就符合性侵定義,這是很大的轉變。

另一方面,以前女性遭受性侵,就會有人指責「妳為什麼赴約?為什麼穿那麼短?」或質疑「妳和他不是男女朋友嗎?不是很親密嗎?為什麼會發生性侵?」現在越來越多人從「no means no」轉而認同「only yes means yes」,也就是說當女性赴約、穿得很辣、很性感,只要她沒有明確說願意有性行為,即便剛開始有些親密動作,甚至脫衣服脫到一半,中途反悔了,另一方也不能硬上,性侵認定關鍵點逐漸聚焦於「女性願不願意發生性行為?」。而這些觀念的翻轉,都是勵馨與相關婦女團體一步一腳印努力出來的成果。

紀惠容認為,目前對性侵的判定,是要求女性一定要明確拒絕,否則就是默許,這並不合理,真正尊重身體自主權的做法是兩方都得說「Yes」,只要一方沒有說「Yes」,都不可自認對方同意有性行為而霸王硬上弓,這叫「積極同意權」,目前這部份還沒列入法條,這也是未來勵馨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勵馨基金會的裝置藝術-下一個是誰(作者:風鈴),呈現家暴受害的種種苦難。
第三頁
政府部門動起來 資源逐漸到位
一路觀察下來,對於政府態度的轉變,紀惠容也是深表肯定。她說,過去原本沒有《性侵害犯罪防治法》,自彭婉如事件後,法案快速通過,不過卻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到現在,性侵受害者至少有12次心理諮商補助,也有法律協助、就業輔導等資源,加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陸續成立「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資源逐漸到位。

當社會大眾的觀念出現改變,政府部門也開始意識到,性侵與家暴防治工作不只是社福單位的責任,還需要跨部會網絡連結,包括警政、司法、社政、教育與勞動部等也都要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幫助受害者與受害者家庭,在這樣的思維下,網絡成員常需要開會、討論,中央政府便成立了「家庭暴力及性侵防治推動小組」,負責統合各部會資源,讓資源運用獲得最大效益。

在幫性侵、家暴受害人爭取司法正義的過程中,紀惠容常遇到許多挫折,像有些法官、檢察官便非常缺乏性別意識。舉例來說,曾有一位外勞求助,控訴加害人強迫舌吻,卻遭檢察官質疑:「當時怎不咬斷對方舌頭?」因而判定不起訴。紀惠容很氣憤地和記者說:「如果是妳,妳敢咬斷對方舌頭嗎?」不少檢查官、法官無法體會受害者的脆弱處境,且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

紀惠容也發現,目前性侵受害者很少取得司法正義,多數到檢察官手裡,就被打回票,只有不到一半獲得起訴,定罪者更少,起訴案件中只有約十分之一定罪,造成這現象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在於法界中很多人沒有性別概念。紀惠容指出,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勵馨基金會與數個婦女團體組成了「性別司改聯盟」,期待民間與政府力量合作,一起幫助性侵受害者獲得司法支持與協助。
第四頁
透過戲劇 療癒受創心靈
性侵受害者不僅需要司法上的支持,由於身心受到嚴重創傷,更需要大量的陪伴與醫治,這段復原歷程,紀惠容看在眼裡,有說不盡的心疼。她說,性侵受害者的復原歷程常耗時許久,如蝸牛爬步,起起伏伏,最快也要兩、三年,光靠12次心理諮商並不足夠。因此勵馨幫助這些受害者成立自助團體「光腳的愛麗絲」劇團,成員中有人曾遭受性侵、家暴,或者對這議題有興趣的人也可加入。劇團導演Josephine有心理諮商專業背景,透過戲劇「一人一故事」的方式,陪伴成員走過復原歷程。

看著性侵、家暴受害者相互陪伴,從戲劇得到療癒的力量,甚至有不少人在復原後勇敢站上舞台,成為政策倡議者,紀惠容內心充滿感動。她說,看到劇團成員從「Victim」(受害者)轉變成「Survivor」(倖存者),後來成為「Advocater」(倡議者),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為她們感到十分驕傲。
勵馨基金會主辦「Formosa女兒獎」,期待更多臺灣女孩發展潛能,振翅高飛。
第五頁
臺灣女兒節 鼓勵女孩展翅高飛
勵馨基金會團隊在幫助性侵、家暴弱勢女性時,也深深感受到臺灣女性的價值與地位長時間受到貶抑,整體社會投資在男孩身上的資源比女孩多,因為這樣的觀察,紀惠容與勵馨團隊20年前即開始推展「臺灣女兒節」概念。

紀惠容說,剛開始只以快閃方式推廣「臺灣女兒節」,到了2012年,聯合國也訂出「國際女孩日」,訴求是希望各國政府多投資於女孩,並給女孩公平發展的機會,而「投資女孩正是幫助未來女性脫貧重要策略」。這理念與勵馨基金會不謀而合,「臺灣女兒節」從此獲得更多迴響,像「Formosa女兒獎」、「女兒工作日」與「女兒學習之旅」等,都展現出女孩多元樣貌與各項潛力。

以「Formosa女兒獎」來說,獎項包含「數理科技」、「勇氣冒險」、「社群經營」、「特殊創作」與「體能運動」等五大獎項,鼓勵女孩突破性別限制,充分展現潛能,幫助臺灣女孩擁有更多發光、發熱機會。

期許政府、民間攜手 投入更多資源
無論是守護性侵、家暴受害者,或推廣「臺灣女兒節」、破除性別迷思,臺灣社會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紀惠容期待政府、民間進一步合作,投注更多資源、人力,陪伴性侵、家暴受害者掙脫枷鎖,重新獲得力量,每個臺灣女孩也都有能力展翅高飛,在不同領域嶄露頭角,獲得更多肯定。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8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