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蝦、蟹、魚類等海鮮產品大量上市的季節,也是饕客大啖海鮮最好的時機,在享用美食當下,請大家留意不要食用沒有經過澈底加熱之海鮮產品,食用餐點前、使用廁所後以肥皂勤洗手,才能在大啖美食之際,同時吃得衛生安全喔!
臺灣附近水域終年溫暖,適合微生物繁殖生長,海鮮水產品在生長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所以食用前一定要澈底加熱再行享用。另外肥美的貝類產品也是在秋季民眾喜愛的佳餚之一,烘烤蛤蜊、牡蠣、淡菜等產品時,當加熱至殼張開時,一定要再多烹煮一會兒再食用,千萬不要因為追求生鮮的口感,而忽略潛在的中毒風險。橙黃橘綠的秋季,節氣交替,溫暖潮濕的季節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一旦食品保存或烹調不當,就容易變質腐敗。提醒大家,購買食材前應該先計畫好烹煮及食用的份量,購買後之食材應該儘速放入冰箱冷凍或冷藏貯存,冰箱也應該避免存放過多的食材導致冷卻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生長;食材選擇要新鮮,生食、熟食需要使用不同器皿盛裝,避免交叉污染。最後也請各位在烹調或享用美食前,要牢記以下預防食品中毒5個小撇步:
1.要洗手
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如廁後及處理食品前後應澈底洗淨雙手,若至郊外旅遊,更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2.要新鮮
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食材應該有計劃購買,儘速放入冰箱貯存,並儘速烹煮及食用完畢。
3.要生熟食分開
處理及盛裝生熟食之器具應分開,另外蔬果類產品通常不經加熱即可食用,洗滌或裁切時應該避免交叉污染。
4.要徹底加熱
海鮮及肉類產品應該澈底加熱,不要食用未煮熟之禽畜水產品,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要注意保存溫度
保存低於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享受美食要謹記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