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如此,精神疾病病友若有「身心障礙證明」,也可取得各項社會資源協助。雖然有的人擔心申請身心障礙證明後,其他人就會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23−精神病人復健之路−溫馨陪伴篇》建議,民眾申請證明時,可以選擇隱藏身分,就是選擇所謂的「媒體資訊不交換」,如此便可顧及隱私,同時獲得適合社會、福利資源的支持。
除此之外,在各地的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民間相關協會或社團組織,也會舉辦團體課程、幫助病友回歸社區課程等,病友與其家人便有多種選擇。不過李麗娟認為,減少社會汙名化現象、讓社會大眾了解、接納精神病友,才是協助病友走入社區真正解決之道。她本身也在中央警察大學兼任講師,讓警政人員更了解如何與精神疾病病友相處,當遇到問題該如何應對,警政人員遇到精神病友相關事件,較不會手足無措。
打造友善環境 鼓勵展開「心」生活
賴德仁也期盼政府在精神疾病社區照護上發展多元整合方案,以友善復元為導向,進一步健全社區照護體系,在醫師、護理、心理、社工、職能治療、病友團體及相關政府組織等多方面整合下,精障與康復族群便可在更友善的環境生活、受到尊重,並走出家門,展開「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