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決策,醫病溝通更無礙
醫病共享決策介紹
享新知
人氣(70)
過去,民眾生病就醫,治療方向以醫師建議為主,自從美國、加拿大醫界所推行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觀念引進臺灣,由於衛生福利部致力推廣,加上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應用普及,情況大為改變,不僅病患的聲音獲得尊重,醫病溝通也更加暢通無礙。
 
醫病共享決策概念也和「健康識能」息息相關,目前政府正在推行國家型的健康識能計畫。王英偉解釋,健康識能為民眾知道健康促進相關訊息後,知道如何運用這些訊息解決問題,醫病共享決策的精神也是一樣,就是病人看得懂並了解訊息,透過這些訊息協助解決問題。在推行醫病共享決策之時,必須顧及四個層面:第一為「了解病人需要知道甚麼樣的訊息」;第二為「必須要有實證證據」;第三為「資訊要以民眾看得懂、易於了解的格式呈現」,如此也才能有效提升民眾健康識能;第四個為「了解病患想知道甚麼樣的訊息」,這也是目前還需要努力的地方。在執行醫病共享決策的過程中,病人和家屬能充分了解醫療決策選項的各項優點和風險,提出自身對疾病決策的考量,例如治療所需時間、所需花費、療程對工作的影響......等,並和醫療人員共同討論,進而共同決定出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透過醫病共享決策,不僅可以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也能充分了解醫療決策的優缺點,進而提高決策後執行的順從性,有助於疾病控制及健康照護的有效性。

王英偉曾在2017年8月遠赴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參訪,深受啟發。他發現,「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執行醫病共享決策時,主要從病患想了解的問題著手。」以高血壓為例,醫師或許急於幫患者控制血壓,因此宣導許多高血壓衛教訊息,但病患在乎的重點,可能是「能不能不吃藥?藥物會不會有副作用?」當醫療人員正視病患的需求,並詳細解答病患疑惑,病患對自身健康也就愈加重視,高血壓防治推展也能更為落實。

為了瞭解病患所思所想,健康署於2018年開始鼓勵醫療團隊在進行議題宣導之前,必須先訪問民眾、病患及家屬,以了解他們最想知道哪些訊息,再根據這些資訊發展醫病共享決策工具。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