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決策,醫病溝通更無礙
醫病共享決策介紹
享新知
人氣(70)
過去,民眾生病就醫,治療方向以醫師建議為主,自從美國、加拿大醫界所推行的「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觀念引進臺灣,由於衛生福利部致力推廣,加上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應用普及,情況大為改變,不僅病患的聲音獲得尊重,醫病溝通也更加暢通無礙。
 
「譚醫師,您願意仔細聽我說話,了解我的考量,讓我覺得很受尊重,我覺得非常感動!」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乳房、內分泌外科主治醫師暨教學部副主任譚家偉的診間,譚家偉正運用「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與病患溝通,面對譚家偉的詢問與傾聽,部分病患感到受寵若驚,因而出現上述對話,但在譚家偉的觀念中,這本來就該是醫師工作的一環。

醫病共享決策 重視病患個人價值
「一般傳統就醫模式,幾乎都是醫師主導,許多醫師認為病患專業知識不足,因此不願花時間溝通,醫師認為對患者最有利的選擇,但由於不了解患者想法,有時不見得符合患者真正需求......」以感冒藥治療鼻塞、流鼻水為例,譚家偉表示,有些藥物治療這些症狀的效果非常好,卻可能引發嗜睡併發症;有的藥物則相反,雖然效果沒有非常強烈,嗜睡副作用風險卻比較低。

舉例來說,某些患者感冒後,可能有考試或重要活動,因此不能讓嗜睡副作用壞事,此時就會傾向選擇嗜睡副作用風險較低藥物。另有一些患者飽受失眠之苦,便可能選擇嗜睡風險較高的藥物,由此可知,每位患者的經歷、考量點不同,治療選項自然也會有所差異。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