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衛福季刊_No.24
P. 10
方查證疫情外,我方也會蒐集微博、Twitter等社群 與R系統自動分析與報表產製功能,可進一步早
媒體平臺訊息,只要是公開的內容,就會設定人工 期且快速地分析各類疾病或症候群的異常情形,
智慧的關鍵字撈取、爬文監測,即便是電視上的 不僅不需要人工填表,有關監測的標的,倘若想
跑馬燈、快訊等等非文字類的內容,也能以人工 要監測特定傳染病或狀況(如流感、氣候變遷造
智慧辨識的方式監測,外界或許看到國家衛生指 成健康危害),即可經由設計相關診斷碼(如類
揮中心整體設施相當有科技感,但劉定萍認為最 流感症狀、熱浪可能造成的中暑等)的組合,快
速產製相關監測圖表;而門診、住院的部分,指
關鍵的是背後的決策支援系統及相關專業人員。
揮中心則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
劉定萍解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一個指 稱健保署)合作,由健保署提供依照國家衛生指
揮架構,決策仰賴科學實證和數據,指揮中心 揮中心設定條件所處理的次級資料,每天更新前
裡的資料、報表都是自動化即時產出,其核心 二天的資料,不同於研究用途的健保資料往往延
部分是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從基層診所上至 遲一年以上,目前全國門、住診資料已能提供指
醫學中心都能至通報系統自動傳送或登打傳染 揮中心非常即時而具參考價值的資訊。
病個案資料,包括流感併發重症、腸病毒併發
系統整合 資訊公開
重症或近期的武漢肺炎等73種通報疾病項目。
除此之外,透過「即時疫情監視及預警系統」 你我都能掌握現況
(R eal-time Outbreak and Disease Surveillance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除了有法定傳染病、急診、門
System,R ODS), 與 全 國 約180家責任醫院連
診、住診資料之外,也蒐集各大醫學中心實驗室
線,將急診就診之疾病診斷碼等資料即時、自
的相關資訊,劉定萍表示,有些還沒有列為法定
動傳送至疾管署(已達全國總急診量的9 5%以
傳染病,但對國人具潛在危害的傳染病,也是須
上),透過倉儲系統資料自動清理與轉置排程,
要密切監視,由於民眾不管於急診或門、住診就
診後都只是醫師開出的診斷碼,因缺少檢驗診
斷資料下,很難了解真正流行病原體,過去只能
透過合約實驗室病毒監測網,或請定點醫師採
檢病患檢體,才能得到確診資料、病毒型別及是
否符合疫苗的病毒株選株,但在採檢數部分,仍
存在不足以具有代表性等問題,後來想到了各
大醫學中心的實驗室都有完善檢驗資料,為防
疫好夥伴,因此從2 014年起透過介接各醫院系
統的方式,設定好欲偵測的病原體,每天即可自
在戰情中心,指揮中心及各部會幕僚人員能夠獲 動收集到寶貴的檢驗資料,目前全國共計66家
得即時的疫情數據,提升決策的準確性。 醫院參與介接,其中醫學中心全數加入,估算已
8
8 2020. 03 / 第 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