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福會半夜喊聲,後援迅速到位
部立醫院支援防疫擦亮招牌
話焦點
人氣(115)
上午接到任務,下午搭機出發四川,晚上成功接回滯留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區的血友病少年,單槍匹馬接機的臺灣護理師張莞爾,順利完成任務讓此事造成的紛爭喧擾劃下良善句點,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以下簡稱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欣慰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以下簡稱部立醫院)的護理人員能有此表現,這也是此次疫情中部立醫院發揮專業量能的最佳寫照。
 
部立醫院動員支援防疫 醫護人員主動投入
不只單兵作戰,部立醫院也能團體戰,王必勝指出,2020年2月3日半夜飛抵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的武漢包機,通過檢疫的兩百多名乘客被送往烏來、林口及臺中檢疫所安置隔離14天,三處檢疫所分別由部立臺北醫院、部立桃園醫院和部立臺中醫院規劃,派出醫護人員到現場支援防疫工作。原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下簡稱指揮中心)規劃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以下簡稱疾管署)派員至檢疫所擔任指揮官,但發現檢疫所未來可能增加,將造成人力調度困難;現場的管理也不僅限於感染控制的專業,為維持檢疫所運作,相關成員如配膳、清潔、保安警察及轄區員警等後勤組,全員皆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否則無法即時的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最後指揮中心決定派出檢疫所主責醫院的副院長擔任指揮官,讓檢疫所得以順利運作。王必勝強調,部立臺北、臺中醫院的副院長都是護理背景出身,長期的臨床工作訓練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勝任,雖然這樣的人力規劃對部立醫院是不小的投入,但王必勝認為非常值得。

部立醫院人員對防疫的投入,不只在檢疫所,王必勝談起規劃武漢包機回臺時,前往各檢疫所的15臺遊覽車皆需有醫護人員同行,是有相當程度感控風險的任務,他在群組發話「那我就自願好了,如果人不夠那我就自己押車,再找幾個幹部一起」,沒想到訊息一發,接連的回應對話不斷跳出,沒多久就將人員底定了;王必勝也透露,早先指揮中心的應變計畫,也包括直接派機前往武漢接出滯留人員,此任務風險更高,需要9名護理人員支援,但最後竟有 36 位人員報名,報名人員也立即提供申報資料隨時待命,王必勝直言「部醫人」的主動與熱血,是最讓他感動的事。

參與防疫作戰 穩定心境好做事
王必勝分享現在部立醫院人員都以參與防疫團隊為榮,也許是衛生福利部部長、同時也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陳時中人氣很高,讓大家有認同感、光榮感。王必勝提到,規劃為檢疫所的場地,清潔工作是由原場地的合約廠商負責,卻發生了清潔人員回到社區受到排擠的情況,里長不友善的態度也讓清潔人員倍感壓力;在即將解除隔離之前的視察場合,陳時中與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向檢疫所的人員致意,聽聞有人在此工作因而被排擠,也當場與對方擁抱、合照,「你拿這張合照給里長看,跟他說市長不怕、指揮官不怕,你怕什麼」,兩人舉動無疑是消弭了一般民眾的不安。

王必勝強調,若原場地的合約商清潔人員請辭過多,就得由主責醫院的清潔公司院外支援,承包醫院清潔工作的廠商較熟悉醫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清潔人員也不會害怕,雖然有備案,但讓第一線工作同仁心情穩定還是非常重要,事關整個檢疫所的士氣。像是派駐的警察,剛開始也很害怕,但看到現場執行的感染管理措施,也逐漸熟悉安心,「能取信於大家,大家就會有信心」。王必勝透露,包機回臺當晚原本陳時中打算一同住在臺中檢疫所,讓大家知道檢疫所並不可怕,沒想到安頓完所有的人事,天也都亮了,還得趕回臺北開記者會向大眾說明過程;雖然沒有實際住過,卻也待了一整夜,就是這樣的舉動讓大家看在眼裡、體會在心裡,團隊的信心和安全感也會逐漸傳開,變成社會大眾對指揮中心的認同。

除了三處檢疫所的主責醫院外,其實包含寶瓶星號的檢疫工作也是由部立醫院責無旁貸地扛下。王必勝回憶寶瓶星號與包機最大的差異就是人數倍增,等待結果的心情令人焦躁,加上時間壓力,也因如此投入支援的人力少不了,原先預估所需採檢的人數大約60、70位,共規劃了6條採檢線,每條線要一位醫師、一位護理人員,再加上二個流動人力,總共需要6醫8護,除了其中兩位是疾管署的防疫醫師外,其餘人力由部立醫院支援,結果依條件篩選需要採檢的人數比預期還多,共有128位,醫護團隊還是努力地在四小時內完成採檢。
衛生福利部基隆及臺北醫院醫護人員登船支援寶瓶星號的採檢工作。
對內凝聚士氣、對外建立形象 盼部立醫院越來越好
疫情瞬息萬變,第一線的防疫工作片刻都不得耽擱,王必勝心有所感地說,「以前公家機關做事都是用月、週當單位,但現在我們都是用小時為單位」,指揮中心做事不能延宕,一件事耽擱後續的業務就會卡住,而部立醫院主動、快速的支援,也是讓指揮效率變高的關鍵。王必勝舉例,指揮中心曾在半夜十一點多結束會議後,決定第二天早上七點需要人力支援各機場港埠的檢疫工作,雖還無法明確得知必須支援到何時,但隔天清早,全國每一個支援地點所需要的人力,都準時報到、上工。

王必勝坦言,從過去的省立醫院、署立醫院,到現在的部立醫院,署立醫院時期,26家醫院整體的連結互動不夠,現在部立醫院已經建立了同一體系、互相支援的「水庫」概念,要調動人力非常快速容易且踴躍,像是部立醫院在舊省府所在的南投縣中興新村辦公室,都主動表示「有沒有可以幫上臺北的事」、「即使小事幫忙接電話也沒關係」,這並不是搶功勞,醫界的人都很清楚這些是苦勞,但是部立醫院不只願意做,還樂意做,承擔身為衛生福利部直屬醫院的責任。

王必勝有感而發地說,這次有機會在武漢肺炎防疫工作上默默付出,希望提升部立醫院形象,經此一役醫福會和部立醫院在衛生福利部裡得到的認同也大為提升,所有人都在看著,只要有盡心做事,大家都願意伸出援手,例如部立醫院的供應商曾經無法正常供應乾洗手,醫福會便找上疾管署幫忙協調,「你願意出來作戰,人家就願意供應你子彈」。
寶貴經驗 將成為防疫最有利的武器
部立醫院護理人員共有七千多位、一萬六千多個員工,若依床數計算,總床數占全國9%,是全國最大的醫療體系,像是全國1,100床負壓隔離病床,部立醫院就佔一百多床,超過十分之一的量能。從未想過會擔此重任的王必勝,17年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以下簡稱SARS)疫情時,還是臺北榮民總醫院剛結束總醫師訓練的胸腔內科醫師,經歷支援臺北市立關渡醫院照顧SARS病患,協助爆發院內感染的臺北仁濟院附設醫院護理人員疏散送到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等任務,因SARS而改變了他原本臨床醫師的人生,走上醫務管理的路,進而進入公部門行政體系;說起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醫護同仁時,王必勝臉上出現一絲悵然「疫情還沒結束,但指揮中心都有共識,就是要把所有的SOP留下來」,這是我們的努力,也是臺灣的防疫經驗的累積。

在防疫部署的過程,部立醫院居中支援、調度,從機場到檢疫所都有他們的身影,從上到下無不繃緊神經面對疫情,不論是義無反顧前往接機的張莞爾,或是其他眾多的部立醫院醫護人員,在這場防疫作戰中的付出與表現,王必勝與有榮焉,希望部醫優秀的同仁被外界看見,也期許自己成為部立醫院同仁背後堅定的支持力量,擦亮部立醫院的招牌,為臺灣防疫繼續努力。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