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專訪
坐鎮烏來檢疫所,防疫瑣事親力親為
繪人文
人氣(91)
「阿姨!我想要喝牛奶......」,電話那頭傳來6歲小女孩稚嫩的童音,烏來檢疫所117衛生組的分機響起,接起電話的護理師還沒反應過來,聽筒裡忙不迭傳來媽媽搶過話筒的聲音:「沒關係、沒關係!真的不用沒關係」,原來小女孩太想要喝牛奶,但媽媽認為不要再給檢疫所人員添麻煩所以沒有理會,小女孩只好趁著媽媽上廁所時偷偷打電話。
 
講起烏來檢疫所的小住民們,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以下簡稱部立臺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一臉心疼,2020年2月3日武漢包機返臺,其中不乏帶著孩子的家庭,媒體鏡頭捕捉到小女孩趴在媽媽身上半睡半醒的模樣,那一夜他們一家兩大三小,手上抱一個、另一手牽一個,拉著行李通關檢疫的身影,是停機坪最觸動人心的畫面,郭憲華說,三個6到11歲的小孩住進檢疫所不吵不鬧,大家都誇媽媽說她教的好,媽媽回道「我不准我的孩子哭」。知道孩子想喝牛奶這件事後,郭憲華一秒也沒遲疑地詢問「我今天已經來上班了,來不及買,明天護理長值班時,可以買嗎?」讓她感動的是,隔天早上8點護理長手上不只帶來了鮮奶,深怕鮮奶一罐不夠,連保久乳都買來了好幾瓶,郭憲華說,護理工作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那種無所不在的關懷,不管是在醫院照顧病人,或是在檢疫所服務住民,不只是醫療護理的專業工作,連最難的貼心照懷也是無微不至。
為了迎接檢疫所的武漢包機住民,郭憲華(前排左2)與醫護同仁全副武裝。
抵達的住民不論大人小孩,全部都穿上了防護衣戴上口罩。
檢疫所清潔人員受排擠 總指揮官、首長暖心力挺
部立臺北醫院是烏來檢疫所的專責醫院,檢疫所內的衛生組都由院內人力支援,郭憲華同時也是烏來檢疫所的指揮官,郭憲華坦言「我們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指揮官就是要解決問題的」,1月31日烏來檢疫所率先開設,是全國第一個開設的檢疫所,當時已收住5位陸籍人士,2月3日包機回台後再入住28人,剛開始後勤組的清潔班成員有7、8人受到鄰里的排擠而想要離職,總共10人的清潔班即將面臨無人可用的窘境,也危及檢疫所的正常運作。郭憲華得知之後,讓現場的護理人員耐心地衛教平常只是打掃公務宿舍的清潔人員,同時也詢問院內承接清潔工作的廠商是否有人力備援,最後聯繫了專門承接醫院清潔工作的大型公司,得到願意接案的承諾後才得以放下心中大石,而清潔班在衛教之後也增加信心,最終只有2人離職,順利度過初期人力危機。

郭憲華語帶感謝地說,大家都能體會清潔班的辛勞與付出,檢疫所原單位的視察人員長年帶著清潔班在所內工作,非常了解每位清潔班成員的情況,2月15日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到檢疫所為所有工作人員打氣,視察時也談到清潔班成員被排擠的心酸,陳時中和侯友宜一聽馬上回應「來,我們和他一起合照,你拿這張照片去給里長看」,兩人的力挺就是最好的「掛保證」。

張羅吃食大考驗 盡力滿足住民需求
除了人力危機處理,「民以食為天」的便當問題也相當棘手,許多店家一聽是檢疫所的訂單,直言「我們不賺這個錢」,考量選擇有限及菜色需有變化,郭憲華努力開發便當店家,逐一詢問比較,最終找到菜色多樣、中西式餐點兼具且有供應素食及飯後水果的便當店,細心的郭憲華也親自試吃並提出飯量不足的意見,最後雙主菜的便當再加上咖哩、義大利麵、焗烤飯的搭配,讓上上下下的住民都相當滿意,甚至有「超好吃」的評語,讓負責吃食的後勤組總算鬆了一口氣。

除了正餐,沖泡類吃食也陪伴住民度過在檢疫所的時光,由於檢疫所房內使用高耗能電器導致跳電,舉凡電煮壺、電熱瓶等等都無法使用,為了讓大家有熱水可用,後勤組想方設法將煮好的熱水,裝滿保溫壺放在每間房門口的桌上提供給住民;不只親友能送來泡麵,檢疫所也開始提供泡麵,甚至有二十歲的年輕人想喝可樂,後勤組也會去張羅,郭憲華說:「檢疫所裡大家都是一家人,家人想吃什麼本來就會去取得」,就是這樣的心意,吃食的問題才能逆轉,由負轉正。

同理住民心 檢疫所內有溫暖
為了讓所有人安心住下,特別是年幼不懂人事的孩子能順利度過這段時間,護理人員利用非常有限的上下班空檔時間,購買小朋友喜歡的畫筆、畫紙,考量孩子年齡,也提供了著色本給孩子,小朋友著色繪畫的同時也在畫本上留下感謝的心意,解除隔離那天,公開的畫作還有小朋友用注音和畫畫寫下「我喜歡小木屋醫院」、「ㄨㄢV 具好好玩」,拼錯的注音更顯得童心純真,讓揪著一顆心的護理人員也感受到他們終於能回家的喜悅。

郭憲華和檢疫所工作團隊讓大家安頓下來的努力,從住民日常行為也能瞧見端倪,由於檢疫所動線不交叉,所以捨棄洗衣房的功能,每個房間配發一塊水晶肥皂,自己的衣物自己洗,倘若遇上下雨天,房裡也都配有一台除濕機可以使用。某日天氣晴朗,出了大太陽,郭憲華瞧見有住民非常居家地將被子拿出來曬,心裏轉念一想:被子都能曬曬太陽,但住民卻只能走到房門口拿桌上的物品,郭憲華不忍地說「牢裡的人都還有放風時間,我很心疼他們,從來不覺得他們是負擔 。」

在元宵節那天,郭憲華拿來紙燈籠送給有小孩的住民,還有小孩喜歡的仙貝及海苔零食,她表示「就算是住在檢疫所,也是要過節啊!」但隨後語帶懊悔地說,那天本來還訂了湯圓,但小店的老闆一時間無法準備如此多份的餐點,最後只能勉強讓檢疫所的工作人員人手一碗,沒能讓住民在佳節吃上一碗熱湯圓的遺憾一直掛在郭憲華心中。這件事來來回回說了好幾次,她真心希望能讓檢疫所的眾人也能過節應景,為了一碗小小湯圓郭憲華費心張羅,事與願違後還滿心抱歉。防疫期間,曾傳出醫護同仁訂餐時遭遇困難的事件,因為不了解產生恐懼或是排斥在所難免,此時相關的衛教宣導更顯得重要,而在非常時期,也希望社會大眾給予醫護同仁鼓勵與尊重,不論身份,彼此都是防疫作戰的一員。
武漢包機的住民朋友們結束檢疫順利離開,郭憲華(前排左2)與三組工作同仁合影留念。
醫護人員潛力無窮 助防疫作戰大小事
講起部立臺北醫院,郭憲華眼睛一亮,細數她與部立醫院的緣分,1982年她調到當時的省立桃園醫院,從基層護理師開始做起,38年來她一直都是「部醫人」,堅守護理工作崗位,即使去(2019)年7月調到部立臺北醫院並於同年底升任副院長,她還是兼任部北的護理主任,郭憲華強調,護理人力占每家醫院的一半,甚至過半,可見護理師的重要性。

郭憲華對部立臺北醫院的潛力深厚體會甚深,這次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簡稱武漢肺炎)疫情來襲,同仁的潛力發揮得宜,像是在2月24日一早臨時派出院內的護理師,同時也是呼吸治療師的張莞爾,飛往四川成都接回滯留當地的血友病童,當她抵達時,航警便問「怎麼只有妳一個人來?不是說有二位嗎?」由於雙方聯繫過程充滿各種不確定性,沒人知道這樣的問答結果後續會引發什麼影響,但張莞爾臨危不亂地回應「對啊!還有一位,她在機上」,就這樣順利過關把人接回臺灣。原來在飛往成都的途中,張莞爾與機上的空姐聊天,得知對方也是護理師出身,便成為張莞爾口中那位「在機上」的我方人員,機智又勇敢的反應讓郭憲華直呼「是我我做不到」,當張莞爾回來時才知道她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連身為主管的郭憲華都不知其細節,可見護理人員在此次防疫任務過程中,必須面對很多不確定性和難題。

面對疫情 為國家盡一己之力
除了外界已經知道的任務,郭憲華最感謝的是固守部立臺北醫院的無名英雄,堅強的醫院防線是防止社區傳播的最重要部分,不管是發燒篩檢站的人力支援、急診電話的分流接聽,或是照護鑽石公主號的採檢病例,她驕傲地說,所有防疫工作都是同仁發自內心,想要為醫院、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才是最令人感動的地方。疫情尚在持續,醫護同仁們仍繼續穿梭在每個角落,與全民共同守護臺灣。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58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19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