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用藥學問大
藥物安全不可少
話焦點
人氣(79)
突如其來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以下簡稱COVID-19),從2020年初開始便來勢洶洶席捲全世界,感染人數不斷攀升,造成許多國家醫療體系癱瘓,民眾莫不感到人心惶惶,而網路上更是流傳著許多似是而非、真假難辨的防疫資訊,似乎也在考驗著大家的理性與智慧。
 
臺灣的COVID-19疫情雖然維持趨緩,但是放眼國際,感染人數卻始終居高不下,甚至又面臨第二波的爆發潮,因此國人也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應隨時注意防患未然。

相信科學根據 遵循正規醫療管道
現今網路、社群媒體資訊流通迅速,儘管便捷但資訊來源多,各種傳聞訊息真假難辨。自COVID-19疫情爆發後,許多宣稱可對抗病毒的特定食品與偏方就在網上流傳,甚至連有無感染COVID-19,都有教導如何自我檢測的方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提醒道,「目前醫學研究針對該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性仍未完全瞭解,民眾千萬別輕信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更切勿任意服藥,否則有可能使患病者病情延誤,無病者危害健康。」

像是有傳聞說喝大蒜水、紅茶與普洱茶、醋,或是以鹽水漱口,可以預防及治療COVID-19;事實上,食品並非藥物,除了無法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外,還可能造成身體不適,像是酸鹼值(pH值)約為3的食用醋,一旦過量食用就可能導致胃部不適。若有出現如發燒、咳嗽及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應依循正規醫療管道,並聽從醫囑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此外,民眾也可以上網搜尋「食藥闢謠專區」,除了一般食品藥物外,也有多則與COVID-19相關的闢謠內容。

*食藥闢謠專區是什麼?*
由於網路社群平臺興起,部分錯誤訊息誤導民眾造成恐慌,因此自2015年4月起,食藥署於官網建置「食藥闢謠專區」,蒐集來自媒體、網路論壇、LINE或臉書等有關食藥化粧品和醫療器材的不實謠傳,並藉由具公信力的科學資料及食藥署內外專家來導正迷思,撰寫終結謠言的專業文章。希望社會大眾將正確資訊轉傳,杜絕不實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