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乃文提醒,如果情緒無法穩定下來、負面情緒不斷冒出,試試停下所有思考並深呼吸,打斷交感神經系統,有助將自己從執著的想法中抽離出來,嘗試轉念,想想別的事情,確認自己狀態OK再來幫助他人。若還是做不到,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由專人協助找出問題所在並穩定情緒。
抗疫不憂鬱 1925安心專線24小時不打烊
相信經歷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以下簡稱SARS)的人,對於當時社會的人心惶惶和恐慌都印象深刻,「未知是人類最大的恐懼。」精神科醫師出身的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當時民眾只知道感染SARS後死亡率很高,卻不知道病毒如何傳播、有多危險;反觀面對COVID-19,政府在疫情爆發後,每天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進度、傳播方式以及防疫措施,也有1922防疫專線隨時解答疫情問題,消弭恐懼。
不過,原本就有焦慮、憂鬱問題的族群,由於個性較敏感,對於壓力仍有比較明顯的反應;另外像是接受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民眾,也容易沉浸在害怕感染的情緒中,或是擔心無法工作帶來的經濟壓力,以及未來解除隔離後的汙名化、標籤化問題。
衛生福利部在疫情爆發初期就召集專業護理師成立電話關懷團隊,在隔離第8天打電話關心居家隔離、檢疫的民眾,經評估有需要者,再由臨床心理師介入諮商;集中檢疫所也有護理師進駐,透過每天的關懷,掌握民眾的心理狀態並適時給予支持。
「壓力是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不是疫情期間才有,長期沒有處理就會惡化成心理疾病。」諶立中說,衛生福利部早在15年前就建置1925安心專線,是自殺防治第一線也是最後一線,希望在初期作為民眾紓壓管道,萬一到了緊要關頭仍不願出去求救,也能作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