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心理正向能量
安度疫疾風暴
享新知
人氣(77)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以下簡稱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疫病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同時,也悄悄在你我內心蒙上陰影,如今臺灣疫情雖已逐步趨緩,各行各業的衝擊卻才剛剛開始,在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我們該如何替自己的心理健康把關,安度疫情風暴?
 
對抗壓力怪獸 自己的心理健康自己顧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愈來愈著重透過少油少鹽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來維持身體健康,卻很少人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往專家認為,每個人的生活型態、價值觀都不同,面臨的挑戰自然也不同,很難用統一標準定義心理健康,直到近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 WHO)提出新的見解,並將「自我實現狀態」作為心理健康評估標準。

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郭乃文說,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壓力,也會面臨生老病死,不可能全然順遂,但只要能「關關難過、關關過」就算具備基本的因應能力,若能找到自己的專業且有所收穫、累積出成果,甚至能感受到自己對在乎的事物做出貢獻,代表心理資產越厚實、心理狀況越健康、良好。

壓力就像是一隻怪獸,不斷進攻我們的心靈堡壘,心理復原力愈強、抗壓性愈高,碰到危機時就有愈大的機會打贏勝仗。郭乃文舉例,多數人一生當中總有一、兩次考試不及格的經驗,正因抗壓性不同,有人能很快振作,有人卻無法承受壓力而一蹶不振。有趣的是,抗壓性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一連串「打怪練功」的過程,除了在面臨挫折後檢討改進,平時也能透過衛生福利部建置的「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自我練習,讓心靈堡壘愈來愈鞏固。

郭乃文說,「心快活」平台上線已有4年,累積豐富的心理師、醫師等專家文章,並根據讀者年齡層、感興趣的議題,提供適合的內容,同時也有多元影音課程、繪本等,希望傳遞最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滿滿的正能量,鼓勵民眾在心理健康層面上,也能「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吸收「心」知識,心理好健康*
衛生福利部-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