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為避免街友經常在外遊蕩、無法掌握接觸者的生活型態成為防疫缺口,張喬彥與社工同事們不定期利用晚上訪視街友時,加強宣導個人清潔衛生等防疫觀念,幫他們量體溫、做紀錄、發口罩、媒合民間團體提供乾糧,讓他們不用去乞討,也不會因為沒有口罩造成染疫風險,甚至為了避免街友排隊買口罩而承擔外界異樣眼光,社工也協助他們造冊領取口罩,不但保護街友個人的健康,更加強了社區防疫的工作。
先懂得自我保護 才能保護別人
疫情嚴峻期間,除了協助街友取得防疫資訊,彰化縣政府也開設居家檢疫替代所,提供回國後14天需要居家檢疫的彰化縣民隔離使用。而照顧他們的食衣住的需求,為居家檢疫者的行李裝備消毒、量額溫、電訪健康關懷等工作,也是社工員的應變任務之一。張喬彥回想當時臨危受命去當服務人員,第一個念頭是這麼專業的工作不是應該由衛政、醫療單位的人員來執行嗎?雖然明白這個任務是因為居家檢疫的風險沒有太高,所以才交付社工員來協助,但在狀況不明確的前提下,張喬彥坦言當時心理壓力的確很大。
「社會工作者必須先自我保護,才能保護別人」,在這個理念下,防疫期間各地方政府紛紛開辦社工防疫知識訓練課程,針對經常需要進到不同類型的案家訪視關懷、陪同個案出入醫院治療、驗傷,或需要與健康狀況不明的服務對象接觸的社工員,進行防疫知能的相關訓練,例如如何穿脫防護衣、如何正確配戴口罩、清潔消毒等,讓社工員能在疫情發生時迅速投入第一線防疫工作。因為不明白所以害怕,明白了就知道面對狀況如何處理,防疫人人有責,在有正確的防疫觀念及知識下,不管是社工、志工或公所人員也可以透過教育訓練成為正確防疫觀念的宣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