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己想做的事
問賴明詔為何對研究工作情有獨鍾,他坦言任教於成功大學化工系的伯父賴再得教授,對他的影響非常大。在過去研究環境不算好的時代,賴再得每年至少發表一篇國際性論文,他憶起伯父每次來家裡總是津津樂道研究工作的有趣,在伯父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賴明詔很早就決定要當研究人員,即使高中畢業保送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師這個人人稱羨的光環,仍然阻擋不了他想參與研究工作的決心。
賴明詔會走上分子生物研究這條路,與大二那年旁聽暑期研習營有密切關係。1960年代正值分子生物學蓬勃發展,教育部邀請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黃秉乾、黃周汝吉院士夫婦到國立臺灣大學講課,用分子觀點來解釋生命現象,讓賴明詔對生物醫學產生莫大興趣,更確定自己未來要往研究領域邁進。隨後,賴明詔以第一名畢業的成績直接申請至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正式開啟他的研究之路。也因此賴明詔常說,黃秉乾、黃周汝吉是他分子生物研究之路的啟蒙之師。
對遺傳基因有興趣的賴明詔,選擇投入病毒的研究,主要是因為相較於人類有幾萬個遺傳基因,病毒的構造及基因相對較簡單。當時癌症研究領域有個新興假設,認為有些病毒因為含有致癌基因才會引起癌症,於是賴明詔以研究病毒的明日之星Peter Duesberg為指導教授,利用化學方式來做癌症基因的研究,證明了第一個致癌基因的存在。這個成果不僅讓賴明詔深感興奮,也讓他獲得學界賞識,取得博士學位後直接受聘至南加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往後任教的三十年間,病毒仍是賴明詔的主要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