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ARS到COVID-19
防疫思維的蛻變
話焦點
人氣(168)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疫情風暴席捲下,使臺灣的經濟、社會秩序與醫療體系皆面對重大衝擊,我國防疫體系之後做了深切檢討,在大規模傳染病防治的應變機制上進行大幅整頓。
 
此外,口罩是防治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工具,我國於SARS之後,建置防疫物資儲備與管理的機制,至少能有二至三個月的口罩儲備量,除確保第一線醫護人員於進行醫療診治時有口罩能使用外,亦可於疫情突發時暫時紓解民眾搶買口罩的需求。

為避免民眾因對疫情資訊掌握不足而產生恐慌,導致對政府不信任、不配合防疫政策,指揮中心自開設後,根據疫情狀況,即時發布新聞稿及召開記者會,統一對外發布疫情資訊及防疫措施,建立公開、透明、即時的媒體溝通平臺及輿情回應機制。另由行政院與疾管署共同製作「防疫大作戰」宣導影片,透過徵用電視及廣播頻道,提供民眾正確疫訊與防疫知能。
透過召開記者會,民眾能夠即時了解最新的疫情狀況以及防疫政策。
在預防傳染病由境外移入的方面,我國於SARS之後強化邊境檢疫措施,像近年來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很多都是在機場篩檢時被發現,讓社區內的防疫壓力減輕許多。周志浩表示,臺灣於去(2019)年12月31日監測到中國大陸武漢傳出多起因不明原因肺炎而住院的消息時,因考量我國和中國大陸往來頻繁,加上中國大陸人口相當密集,可能造成傳染疾病傳播,故迅速展開查證,向中國大陸、世界衛生組織詢問是否有不明原因肺炎發生,雖都沒有得到明確答復,但為求慎重起見,當日即啟動加強邊境檢疫作為,執行武漢入境班機之登機檢疫等防疫工作,而後也藉由登機檢疫,發現首例中國大陸武漢移入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