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ARS到COVID-19
防疫思維的蛻變
話焦點
人氣(168)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疫情風暴席捲下,使臺灣的經濟、社會秩序與醫療體系皆面對重大衝擊,我國防疫體系之後做了深切檢討,在大規模傳染病防治的應變機制上進行大幅整頓。
 
善用科技工具 讓防疫工作更有智慧與效率
周志浩提到,此次抗疫行動得以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除了傳承抗SARS經驗,更是基於歷年持續的強化與整備。我國在2020年1月2日火速成立應變小組,1月5日召開專家諮詢小組會議,就通報定義、採檢及後續處置流程討論,並每日密集監視國內、外疫情發展;安排專家於1月13至14日至武漢實地考察,積極主動進行中國大陸疫情發展及病原體等資訊的蒐集查證,作為各項防疫政策研訂之依據;1月15日將武漢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以強化疾病監測及防治,並持續監測國際間疫情資訊,逐步提升國際旅遊疫情建議;1月20日報請行政院同意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三級開設);1月23日提升為二級開設;2月27日提升至最高等級一級開設,持續統籌各種防疫人力、資源及設備。

最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科技防疫在這次COVID-19疫情防治上,扮演著舉足輕重、功不可沒的角色。例如利用「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電子化系統」提高邊境檢疫效率;運用「電子圍籬」、「雙向簡訊」等協助高風險族群追蹤管理,必要時再介入關懷,尤其在疫情爆發的高峰期,全臺有上萬人須進行居家隔離或檢疫,如果像以往僅靠人力一一進行訪視和關懷,根本無法充分發揮監察管理之效;另透過「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的建立,以註記疫區旅遊史及接觸史的方法,亦有效協助醫護人員旅遊史(Travel)、職業史(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及群聚史(Cluster)問診作業及保全珍貴的醫療體系量能;此外,資訊科技也讓口罩實名制可以迅速上路,維持公平的口罩發放制度,讓民眾安心、社會穩定;針對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者,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則能提供視訊診療的遠距照護,全面提升防疫政策實施效率。

在此,周志浩也對全民表達感謝與讚許,由於民眾對政府具有信心,願意全力配合防疫工作,加上跨部會、中央地方及民間協調機制,各界共同通力合作下,才得以讓各項防疫政策推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