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ARS到COVID-19
防疫思維的蛻變
話焦點
人氣(168)
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SARS)疫情風暴席捲下,使臺灣的經濟、社會秩序與醫療體系皆面對重大衝擊,我國防疫體系之後做了深切檢討,在大規模傳染病防治的應變機制上進行大幅整頓。
 
共享防治經驗 與國際攜手克服疫情挑戰
「傳染病無國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面對該疾病的挑戰。」周志浩指出,COVID-19造成全球大流行,必須集結各國力量,才能成功控制疫情,因此我國將持續加強與各國的雙邊合作關係,像是與鄰近之東南亞國家、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分享疾病訊息、防疫策略等,尤其我國採取創新的科技防疫,幫助疫情監測、隔離檢疫者關懷、防疫物資管控、醫療照護提供及風險溝通等工作更有效率,最為他國認為值得參考借鏡。
全球疫情尚未趨緩,臺灣還需全民配合落實防疫作為,才能確保國內安全,維持正常生活。
另經由嚴密監控國際疫情,持續透過我國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簡稱IHR)窗口與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各國IHR窗口及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簡稱ECDC)交換疫情資訊,適時調整各國家感染風險級別及旅遊疫情建議。運用各項監測機制與通報管道,視疫情發展狀況及最新發現,隨時擴大監測範圍,以評估國內流行風險。當有通報病例經檢驗確診,疫情調查人員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匡列可能的接觸者,透過即時的採檢、相關環境清潔消毒及公衛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散。

持續防疫新生活 不讓病毒有機可乘
在全球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未見緩解之際,臺灣人民卻能保持安心如常的生活,實屬難能可貴,但我們跟疾病的大戰不會終止,尤其因人類過度開發,增加和不同物種接觸的機會,未來仍可能導致未知的疾病流行。政府防疫團隊會將此次防疫經驗,結合國際最新措施,作為持續調整及滾動式修正的依據,隨時做好萬全準備,以確保臺灣防疫體系能夠面臨任何突發的疫情衝擊。

除此之外,周志浩呼籲,現值流感流行季,民眾除可透過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親人外,也要養成勤洗手、戴口罩、注重衛生等防疫新活的好習慣,降低疾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