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遠離暴力
保護服務不間斷
話焦點
人氣(105)
為了防堵COVID-19疫情,許多國家採取封城、禁足等措施,降低人與人接觸來阻斷病毒傳播,悶在家中的人們,內心焦慮情緒無從宣洩彷彿一個個壓力鍋,親屬間一點點小摩擦就足以點燃熊熊怒火,也讓全球家暴案件量明顯增加,成為疫情下的隱憂。
 
防疫心理壓力增 社工超前部署拆家暴炸彈
今(2020)年4月,東南亞疫情正處高峰,境外移入個案頻傳,剛從娘家返臺的新住民阿月在結束了14天居家檢疫,當晚便和丈夫發生激烈爭執,丈夫難忍怒火,對著阿月就是一陣拳打腳踢,阿月立刻打電話報警並尋求庇護,社工得知阿月剛從東南亞回國,立刻通報庇護所空出一整層樓,所有人員戴上口罩、面罩、手套全副武裝,無畏疫情堅守崗位。

在疫情影響之下,不少民眾工作、上學都在家中,發生家庭暴力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縱使在防疫期間,社工人員的身影仍穿梭在醫院急診室、警局與個案家中,保護服務與高風險家庭關懷從未間斷。打開社工人員的出勤包,裡頭除了工作手冊、單張、公務手機,口罩、手套、酒精等防疫物資更是一應俱全,「這都是社工們的一片心意」桃園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簡稱桃園家防中心)主任蔡逸如說,為了確保輪值出勤的社工,大家自發性省下口罩等防疫物資,在保護被害人的同時也保護雙方免於染疫。

蔡逸如說,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時,全臺一度有超過2萬人放無薪假,眼看收入沒著落,民眾心理壓力倍增,今(2020)年也有報告顯示,各國的封城政策一出,通報量也明顯增加。以前各自外出工作和唸書的家人被迫24小時處在一處,可能連擠個牙膏都會成為衝突引爆點。有鑑於此,早在疫情爆發之初,桃園家防中心便已超前部署,除了強化高危機家庭訪視,也加強關懷有家暴前例的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沒想到疫情竟成為許多高危機家庭拒絕訪視的藉口,增加社工工作的困難度,以往1、2通電話就能成功安排訪視,現在卻要打10來通才可能成事,甚至有人對社工大罵「你們都是病菌」,為應對這樣的情況,防疫物資成了出勤包的標準配備,訪視地點也從密閉的家中改為空曠的公園,或以視訊方式訪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