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有人沒穿衣服躺在路邊,是否需要護送就醫?」「我的鄰居似乎在亂燒東西,感覺精神狀況不是很穩定?怎麼辦?」在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的「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專線」中心,多位精神醫療專業人員正在接聽來自全臺警察、消防救護人員、社工、公共衛生與醫療人員的諮詢電話,偶有民眾、精神病人家屬打電話求助,每一通求助電話都像上述對話一般,深深考驗著接線人員的智慧。
衛福部所設立的「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專線」代表號為049-2551010,自2020年7月16日正式上線,提供24小時電話諮詢服務,專線服務人員包含心理師、有急性精神病房工作經驗的護理師等精神醫學專業人員,在上線提供服務前,皆會接受職前訓練,以了解計畫流程。
提升相關健康識能 理性面對精神疾病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指出,不少民眾對於精神疾病急性發作不太了解,當精神病人急性發作時,有時被當成神鬼附身,或被歸咎於脾氣問題、心情不好,並不會認為這是一種腦部疾病。由於對精神疾病的相關健康識能不足,面對精神病人急性發作,便會感覺害怕、不知所措,不只是一般民眾,警消救護等領域專業人員也不見得能夠做出適當的應對。
諶立中進一步解釋,設立這支專線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透過24小時醫療專業服務專線的設置,及時協助評估疑似精神疾病個案或已確診精神病人是否需緊急護送就醫,另像民政單位的村長、里長,若對精神疾病相關健康識能不熟悉,又臨時需要面對急性發作病人,也可撥打專線詢問,尋求專業建議。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的副院長丁碩彥,是衛福部「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與留觀服務計畫」(簡稱Call Center計畫)的重要領航員。根據丁碩彥的觀察,「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專線」上線後,撥打專線者的求助類型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以精神病人家屬、社工為主,由於常接觸精神病人,已經對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認識,但經常碰上精神病人急性發作時不願就醫的難題,因此需要尋求專業協助。第二則以警消人員為主,因無法確認眼前的民眾是否為精神病人,或是否需要緊急護送就醫,需透過專線電話進行確認。
舉例來說,若有精神病人無故脫光衣服躺在路上,此時是否需要護送就醫?有些人認為,只要不傷害別人,就無需特別介入處置,但也有人認為精神病人躺在路上,有可能會引發其他的意外事故,像是用路人沒有注意而發生車禍等狀況,必須儘快提供協助並護送就醫,才能避免意外發生;考量的方向都有所道理,精神病人實際發病的狀況也各有差異,因此需仰賴精神醫療專業人員評估,提出適當的處理方式。
此外,也有警察接到精神病人家屬報案,陳述精神病人正在毆打自己的母親,但警方趕至現場時,看到的卻是精神病人看似正常、神態穩定,並宣稱自己已恢復神智,不會再毆打母親,然而警察並不清楚這種情況是否要將病人緊急護送就醫,便撥打「精神醫療緊急處置線上諮詢服務專線」進行諮詢。
當專線中的精神醫療專業人員接到撥打專線者的諮詢電話,便會用「高風險檢傷評分量表」進行標準化評估,並根據評分結果給予建議方案。在上述案件中,精神醫療專業人員評估後,認為這位精神病人的再犯機率很高,當警察離開後,母親可能還是繼續承受暴力攻擊,因此建議緊急護送就醫,以保護母親的人身安全。
連結列冊資料庫 及時給予專業協助
丁碩彥解釋,評估精神病人是否需護送就醫,需要很專業的判斷,除了運用評估表,症狀表現與症狀嚴重度等也都要納入考量,現在警察、社工可以透過線上諮詢獲得專業建議,並加以執行,處置效能可明顯提升。另一方面,線上精神醫療專業人員接受諮詢電話後,也可即時連結相關資料庫,查詢個案是否受列冊追蹤保護,如果為列冊保護追蹤個案,便能了解其過去病史、是否曾使用毒品,或者服藥、接受治療的狀況,給予建議時就有更多資訊可供參考。
實際上,精神病人急性發作時,自己也是感到茫然且無助,急需精神專業醫療資源的介入,護送就醫對病人而言也是一種幫助。諶立中援引實際臨床病例指出,曾有一位思覺失調症病人原本病情控制得宜,可以出國旅遊,沒想到出國兩星期後,他在國外機場突然思覺失調症急性發作。
這位病人在思覺失調症急性發作時,呈現兩眼發直、神情恍惚狀態,提著行李在機場漫無目的地遊走且喃喃自語,機場航警察覺不太對勁便上前關心。對話之後發現他應答牛頭不對馬嘴、邏輯混亂,精神狀況似乎有點異常,當下判斷需要緊急就醫,這位病人馬上被送上救護車,至當地醫院接受治療,住院約兩星期後精神狀況穩定,才終於回到臺灣。
諶立中表示,從這例子來看,當地的航警對精神疾病有相當的概念,相關健康識能很充足,當發現旅客臉上神情不對勁,或出現異常行為,馬上知道可能是精神疾病急性發作,需要在第一時間採取適當行動;若國內的警察、社工等專業人員也有如此高的警覺性,精神病人或疑似個案就有機會及時得到幫助,避免症狀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