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緊急醫療創造新里程碑
-「空中轉診後送遠距會診平臺」啟用!
享新知
人氣(72)
衛福部於2018年以「空中轉診後送遠距會診平臺」的構想提案,參加第一屆總統盃黑客松競賽,在這個強調開放資料創新運用及跨域合作的競賽中,從全國104隊的參賽隊伍脫穎而出。衛福部將夢想化為行動,利用短短一年時間,創新建立原鄉離島緊急醫療的空中轉診醫療分享決策模式,在全國原鄉離島共建置105處,於2019年10月6日正式啟用。
 
無法改變天候地形 就改變就醫及醫療的模式
會提出「空中轉診後送遠距會診平臺」作為參與總統盃黑客松競賽的構想,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直言,2018年發生的那場蘭嶼空中轉診後送的飛安事件,佔了很大的原因。為了改善離島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衛福部從2002年開始推行空中轉診後送,實施了16年的空中轉診後送機制,累積了4000多件經驗,從沒發生過失誤事件。然而2018年初,黑鷹直昇機在執行蘭嶼病患後送勤務時,不幸於夜航中失事,衛福部回頭檢視所有空中轉診標準流程,也全部符合規定,「但是合法並不代表安全」,蔡淑鳳說,我們不斷重複思索,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做的更好更完善,讓空中緊急後送更安全。

「我們無法改變天候、地形,但我們能不能改變就醫及醫療的模式?」從這個想法出發,衛福部決定配合總統盃黑客松的計畫一起改變,於是與臺東馬偕醫院、臺北榮總組成的「零時差隊」,透過電子化會診平臺,改善離島的空中緊急後送醫療照護機制。

資訊不對等 在地醫師獨自面對後送壓力
因為天候、地形的特殊性,離島地區的醫療服務以「醫師動,病人不動」及「醫療不中斷」原則,致力推動以在地醫療為主、空中轉診為輔的政策,來提升離島地區醫療照護品質。雖然離島的門診與住院利用狀況,與臺灣本島大同小異,醫療資源也能因應常見病症所需,但最大的挑戰,是當急重症發生時能否得到立即性的有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