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文賓專訪
推動身心障礙者權益的腳步永不停歇
繪人文
人氣(64)
在同一個公司行號,你可以待在這裡工作多久時間?可能5年、或許10年,而伊甸基金會執行長林文賓在伊甸基金會一待就是27年,從應徵時的儲備幹部走到現任執行長的位置,始終秉持服務弱勢的精神,推動身心障礙者的權益不遺餘力。
 
踏入伊甸基金會 開始三賺人生
國小六年級在工廠發生意外,導致右手臂全斷的身體障礙,或許會讓許多第一次見到林文賓的人,覺得身心障礙者投入身心障礙權益推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大學畢業之前,林文賓從沒接觸過身心障礙團體,對伊甸基金會創辦人劉俠的認識,也僅來自於國中課本裡的文章,和她爭取身心障礙權益的相關新聞。「你本身是身心障礙者,但你瞭解身障團體在做的事情嗎?」畢業求職前,同學的一句話提醒了林文賓,適逢伊甸基金會在徵儲備主管,抱著釋疑的心情主動投遞履歷,沒想到就此踏上身心障礙權益推動之路。

林文賓回憶初入伊甸基金會時,創辦人之一陳俊良董事與他們分享的一段話,「人生在社會上,可以賺三件事情,一是賺人、二是賺錢,三是賺意義。在非營利組織中,雖然賺不到人跟錢,但是可以賺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一席話顛覆了林文賓當時對工作的想法,加上當時看到許多有學歷和理想的朋友投身伊甸基金會,心想既然社福環境缺人又缺錢,那就抱著當兵回饋社會的心情來做,而這一投入,就過了近半甲子的時間。林文賓笑著說,雖然無法賺到錢,但他真正開始為伊甸基金會著想,卻是從「賺錢」這個念頭開始。「我深知任何機構、組織的運作都需要經費,因此志願加入義賣事業部,去學校賣卡片,參與卡片製作,也籌辦義賣活動。」由此開始,爾後林文賓陸續接觸到庇護工場、復康巴士交通服務、資源發展等業務內容,全心投入伊甸基金會全人關懷、身心障礙權益推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