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七屆紫絲帶獎
傳承保護服務精神
看活動
人氣(177)
第七屆紫絲帶獎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在經過一連串角逐遴選,目前12名得主名單已經出爐,其中包含特別貢獻獎1名與新銳獎1名。並將在2020年12月26日的頒獎典禮上,選出今(2020)年的紫絲帶防暴大使。
 
「暴力零容忍」的紫絲帶信念
紫絲帶,是繫住「暴力零容忍」信念的符號。自2014年起,衛福部每年度皆參照國際紫絲帶運動,推廣反暴力的精神舉辦「紫絲帶獎」,這是臺灣保護服務工作的最高榮譽,表彰任職於公、私部門保護工作領域的傑出貢獻者,包括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兒少保護、老人保護以及身心障礙保護。

衛福部希望透過表揚、分享服務經驗與生命歷程等方式,給予社政、衛生醫療、警政、教育、司法、勞政等保護服務人員最直接的支持與鼓勵,並激勵其士氣,以召喚更多有識之士的投入及服務熱忱,並促進社會大眾對反暴力議題之關注與重視。

2020年「紫絲帶獎」12位得獎名單出爐
2020年第七屆紫絲帶獎得獎者總共12名,其中,特別貢獻獎以及針對服務年資3年以下新進人員的新銳獎,分別為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張鈺孜醫師與臺東縣警察局婦幼警察隊張秀雯警員。

永遠發現孩子的優點與機會
專長於兒童精神科的醫師張鈺孜,受長期診治的小病人們影響,奠定了她日後深耕於幫助孩子們成長與適性發展的志向。張醫師表示,對於工作,自己只有一個出發點,那就是幫助孩子過得更好,協助家庭或機構獲得更好的服務。

談及印象深刻的案例,張鈺孜回憶起一位會偷竊、暴露身體重要部位以及情緒過動的兒童,當眾人皆在評論孩子問題的同時,她卻忍不住打斷討論,跟大家說「可不可以告訴我一件這孩子直得讚美誇獎的地方?」,她認為如果我們要幫孩子,卻看不到他的任何優點,又怎麼可以幫得到他?如果連身為兒少工作者的我們,也放大了孩子的錯誤,他們又如何會更好?

懷中瑟縮的孩子堅定保護兒少的決心
因著對兒童工作的熱忱,擁有幼兒教育相關背景的警員張秀雯,在順利考取警察後,積極爭取進入婦幼工作領域。被問起教職工作與警務工作的差異,她覺得後者讓她接觸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張秀雯接觸過情緒失控而想將孩子丟下樓的父親、追捕過違反保護令的嫌疑人,也經手過被父親猥褻的姊妹等案件,對剛踏入婦幼保護工作的她來說,印象最深刻的經驗,是一次協助1位3歲男童受虐案件,「我抱著他要放到診療臺上,沒想到低下頭,懷中的孩子卻害怕發抖地緊抓住我」,那一刻起,她更堅定其保護兒少的決心。

3位入圍者 角逐「防暴大使獎」榮銜
第七屆紫絲帶獎頒獎典禮現場,黃雅郡、何蕙君及張秀雯將根據自身的成功經驗及特殊事蹟,將各自以12分鐘的演說角逐「防暴大使」的榮耀。當天會由評審團與現場觀眾即時進行投票計分,優勝者未來將擔任防暴大使,參與衛福部國內、外交流與相關防治教育宣導工作。

對臺灣許多保護服務工作者而言,紫絲帶獎是畢生的榮耀與肯定。多年來,這些前線人員默默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奉獻,在反暴力的道路上不斷向前;「紫絲帶獎」得獎者照亮的不僅僅是保護服務工作的頒獎臺,更是鼓舞人心的勇氣與溫暖,這股不向暴力妥協的堅定信念,將透過每一位得獎者持續傳遞、發揚下去。

*第七屆紫絲帶獎得主12名*
吳婉貞 基隆市政府社會處 社工督導
吳婉君 彰化縣政府社會處 社工督導
黃心怡 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臺北地院家暴置家事服務中心 社工督導
黃雅郡 臺北市家庭暴力聲性侵害防治中心(防暴大使入圍) 社工督導
陳玲容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組長
郭有軒 新竹市警察局第一分局 家防官
蔡政憲 臺大醫學院附設雲林分院婦幼醫學中心 副主任
鄭楓如 基隆市建德國中 專任輔導老師
盧惠珍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
何蕙君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防暴大使入圍)
張秀雯 (新銳獎) 臺東縣警察局婦幼警察隊 警員(防暴大使入圍)
張鈺孜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特別貢獻獎)

*了解更多*
紫絲帶獎Facebook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