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必修課程,參賽團體也必須修滿兩堂選修課程,8月至9月共舉辦九堂選修課,從簡報撰寫技巧、故事表達力、創意服務個案分析、永續議題導入與策略等內容,協助參賽者認識方法,學習如何透過產品去產生社會影響力。邀請的師資非常強大,除了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還有來自各行各業超過20位以上的專業人士,提供參賽團體多元的創新觀點。經過3個月的工作坊、專題課程、企業業師輔導等培力,參賽團體的社會創新提案獲得提升、優化,透過創新工具的實作運用,為決選發表會做好萬全準備。
提案發表讓社會創新能量被看見
來自不同社會創新領域的五位評審,從60家初選參賽者的社會創新提案中,選出37家進入決選,並以「實踐平權獎」、「創新成長獎」、「社會共榮獎」、「健康福祉獎」,以及「社會影響力獎」等五個獎項,在「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決賽當天,分別遴選出4家,共計20家得獎團體。獲獎獎牌的設計也別具創意,採用具有循環經濟概念的樂土,將水庫淤泥轉化為媲美混凝土的創新質感,成為會中另一永續實踐的亮點。
為提升37位決賽者的提案能見度,決賽當天同時舉辦發表會,每隊參賽者有五分鐘上台簡報時間,將提案的目的需求、創新行動方式以及未來影響力逐一說明,再由評審們透過社會影響力評估、利害關係人重視的面向、專案管理、與創新可行性等項目進行評審與建議,於下午公布得獎團體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