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決選
具體落實創新力,共創永續發展無限可能
看活動
人氣(90)
歷經五個月的報名、初選、培力、決選、成果等過程,衛福部第一屆「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決選發表會暨頒獎典禮,於2020年10月16日在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圓滿落幕。從37家進入決選的團體中,選出20家獲獎,以創新的辦理模式,為社會創新打造更多元的學習與合作機會,讓獲獎的提案有機會擴大規模,共創永續發展無限可能。
 
首次舉辦學習型競賽 三大創新特色
透過社會創新提案來增加跨域合作機會,解決社會問題,進而實踐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是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簡稱社家署)舉辦「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的活動目的。衛福部政務次長李麗芬在頒獎典禮上表示,「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具有三大創新特色,一是提案主題聚焦在SDGs中,「健康與福祉」、「減少不平等」與「永續城市與鄉村」三大目標;二是社家署首次舉辦的學習型競賽,先培力、後競賽的機制;三是創造更多企業參與,讓本次獲獎的創新提案有機會具體落實,創造更多發展可能。

先培力、再競賽的提案優化模式
從5月下旬開始,「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即透過線上直播及實體說明會,邀請推動社會福利的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組織的夥伴報名參加,將致力推動的社會議題,化為提案進行跨域交流,報名參加者中,共有60家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等團隊組織通過初選,繼續參賽。
提案團體透過課程提升組織創新能力,並與其他參賽團體相互交流。
為強調永續、培力、創新與企業等資源的重要性,活動中設置永續創新學院,以SDGs為主題,規劃必修與選修課程,邀請提案通過初選的團體組織入學,以先培力、後競賽的機制,提升團體組織的創新能力。8月規劃一堂必修課程「設計思考工作坊」,以設計思考的方式引導參與者跳脫既有思考框架,利用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簡稱SROI)工具將社會影響力進行量化分析,使專案成效能夠更具體展現,協助參與團體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9月的必修課程是「業師輔導工作坊」,透過提案發表,模擬決賽的體驗,再由企業以發展永續的觀點與視野給予回饋,讓參賽團體能熟悉企業的溝通語言,開拓未來雙邊合作的機會。邀請在永續議題深耕已久的企業與社會創新夥伴共同響應,包括支持社區發展的信義房屋、減少數位落差的中華電信、促進樂齡健康的國泰人壽,以及長期投入社會發展資源的萬海航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期待透過四堂業師輔導課程,結合企業及社會創新單位的專業與資源,共創跨域合作機會。

除了必修課程,參賽團體也必須修滿兩堂選修課程,8月至9月共舉辦九堂選修課,從簡報撰寫技巧、故事表達力、創意服務個案分析、永續議題導入與策略等內容,協助參賽者認識方法,學習如何透過產品去產生社會影響力。邀請的師資非常強大,除了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還有來自各行各業超過20位以上的專業人士,提供參賽團體多元的創新觀點。經過3個月的工作坊、專題課程、企業業師輔導等培力,參賽團體的社會創新提案獲得提升、優化,透過創新工具的實作運用,為決選發表會做好萬全準備。

提案發表讓社會創新能量被看見
來自不同社會創新領域的五位評審,從60家初選參賽者的社會創新提案中,選出37家進入決選,並以「實踐平權獎」、「創新成長獎」、「社會共榮獎」、「健康福祉獎」,以及「社會影響力獎」等五個獎項,在「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決賽當天,分別遴選出4家,共計20家得獎團體。獲獎獎牌的設計也別具創意,採用具有循環經濟概念的樂土,將水庫淤泥轉化為媲美混凝土的創新質感,成為會中另一永續實踐的亮點。

為提升37位決賽者的提案能見度,決賽當天同時舉辦發表會,每隊參賽者有五分鐘上台簡報時間,將提案的目的需求、創新行動方式以及未來影響力逐一說明,再由評審們透過社會影響力評估、利害關係人重視的面向、專案管理、與創新可行性等項目進行評審與建議,於下午公布得獎團體名單。
決賽當日,入選團體將課程吸收的成果,轉換為上臺發表展現。
小村子(創女力)是「實踐平權獎」的得獎者,以「養小孩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為初衷,打造媽媽們的互助社群平臺。近兩年,小村子培育媽媽們的專長,開創媽媽友善職涯,設計「亞洲女性重回職場育成中心」,跳脫窘迫的補助及專長培育手段,以和職場低度連結、獲得家庭支持及壯大自信心作為育成核心,讓女性在負擔家庭照顧時,一樣能有平等的職涯發展機會。

「社福偏鄉購」是「創新成長獎」得獎者市民永續的提案,他們發現偏鄉長者購物的困難,進而創造「社會共享+」平臺將供需端有效媒合,並以科技鏈結異業合作,將偏鄉的真實需求送到企業及政府手中,進而與地方服務組織合作,挖掘需求以媒合更多相關服務企業進場,讓偏鄉居民的採購等問題獲得解決。

「社會共榮獎」得獎者台灣新奇兒創意協會,則提出「星奇兒故事館-敦親睦鄰計畫」,藉由自閉症團體結合眷村、偏鄉、原住民等台灣弱勢族群進行社會共生,成立星奇兒故事館-自閉症社區互動示範點,以台灣藝術文化創作來協助社區美化環境,與社區互動,改變大眾對身障者的印象,得到社會認同。

「幫助『我』來幫助他人」是「健康福祉獎」得獎者花蓮縣牛犁交流協會的提案,以助老、敬老、用老作為目標,透過買一雙襪子讓花蓮的長者有一次健康課程服務的機制,讓高齡者透過學習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的效果,而這套教案教具因為容易學習,甚至能讓長者變老師,進而建立社區互助體系,讓銀色人生找到價值、受人尊敬。

「社會影響力獎」得獎者高雄慈善聯合總會,也分享提案「續食幸福再分享-高雄阿福食物銀行」,從食物浪費、惜食概念出發,說明如何串連社區培力、企業團體、志工服務等力量,發展共生共好的夥伴關係;突破社區空間限制、強化倉儲轉運中心物資管理,讓食物再配置發揮最佳效益,建置在地弱勢照扶的網路服務。

現場促成企業與獲獎單位合作首例
「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另一個亮點,是串聯企業,透過與企業面對面交流,讓社會創新提案有更多元的可能。在培力的過程中,導入業師制度,而頒獎典禮現場也有超過20家企業團體參與,為讓大家更了解提案團隊的表現,規劃示範時間,由點點善有限公司以及社團法人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進行分享。
獲獎團隊與企業以世界咖啡館模式交流討論,了解彼此也截長補短進行合作。
在「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頒獎典禮過後,也規劃獲獎團隊與企業交流時間,創造雙邊合作的機會。當天利用關鍵字,獲獎團體分享各自的型態特色,讓其他團隊及企業有更深入認識;而針對資源缺乏的問題,各獲獎團體也分享如何面對、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透過企業的回饋,獲獎團體可以瞭解實際企業需要的元素及語言,讓自己的精進準備可以更加準確;透過交流分享的形式了解彼此,現場團體組織可以相互合作,讓彼此所擁有的資源補足各自的不足。透過「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這個平臺,大家可以了解方法、認識夥伴、獲得資源,做到社會價值最大化。
社福團體透過「永續 in Power 社會創新大賞」完善提案並跨域合作解決社會問題。
頒獎典禮現場更促成企業與獲獎單位合作首例,信義房屋作為全臺灣首家直接使用綠電的房地產業,與社團法人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雙方正式交換合作備忘錄,以「零碳門市」與阿福食物銀行跨界合作,讓永續減碳與社會影響力再加乘。從培力到獲獎,只是「永續in Power社會創新大賞」的第一階段,期許所有社會團體都能透過創新提案帶動組織的動能,與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展開跨域合作,為擴大社會影響力跨出關鍵下一步。

*了解更多*
永續in Power 社會創新大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