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東部地區民眾就醫有多辛苦,健保署東區業務組組長李名玉說,東區業務組的轄區相當遼闊,從最北端的秀林鄉到最南端的達仁鄉,兩地相距約300公里遠,但當地醫療資源不僅不足分配也不均,醫療院所主要集中在大花蓮地區(花蓮市、吉安鄉與新城鄉)、玉里鎮、以及臺東市三處,但沿著花東縱谷、台11線都有人口分布,所以遠距醫療在東部變得相當重要。
東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 遠距醫療扛重任
李名玉回憶,遠距醫療的起點是花蓮縣秀林鄉衛生所在2001年8月開始的「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簡稱IDS)」,透過秀林鄉衛生所巡迴車拍攝X光影像,將檢查結果傳送給花蓮慈濟醫院進行判讀;東部兩大離島蘭嶼與綠島,從2005年8月開始跟進,由臺東馬偕醫院承作遠距醫療、透過專科視訊診療,來協助離島民眾的就醫問題。
「大規模的遠距醫療是從2018年5月開始。」李名玉指出,衛福部發布《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後,由醫療發展基金挹注轄區的部立臺東醫院成功分院開始建置遠距醫療合作計劃,與高雄長庚醫院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合作,而部立花蓮醫院豐濱原住民分院2020年1月也循著這模式,搭建起遠距醫療會診。
偏鄉衛生所連線大醫院 醫療品質UP
健保署2020年5月更進一步跨機關與臺東縣衛生局合作試辦,將臺東縣極度缺乏專科醫療的11個鄉鎮衛生所,與花蓮慈濟醫院、臺東馬偕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連結,衛生所的醫師可以透過五官鏡與專科醫師合作,讓偏鄉民眾也能享有大醫院的醫療照護,「而且醫療費用可以由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