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13部會
提升全民心理健康韌性
文字撰寫|陳文傑
受訪對象|衛福部心理健康司代理司長 鄭淑心
話焦點
人氣(4)
行政院推動「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114-119 年)」,預計投入56.3 億元,結合13 部會資源, 透過六大策略強化心理健康服務,計畫聚焦於資源布建、前端預防、醫療照護及危機處理,並呼應聯合國與WHO理念,強化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同時配合《精神衛生法》在去(2024)年12 月14 日修正施行,依六大策略提升國民心理健康、展開推動跨部會合作,全面提升國人心理健康福祉,實現「健康臺灣」目標。
 

全球心理健康警訊與我國概況

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精神疾病是導致全世界失能損失人年數(YLDs)的主要原因之一,約有六分之一的YLDs是受到精神疾病影響,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憂鬱症和焦慮症等常見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了25%,讓全球精神疾病患者在2022年增加近10億人,每年造成全球經濟一萬億美元的損失。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估計,全球大約每8人就有一人有心理健康問題(Mental health conditions),這將對民眾的身體健康及福祉產生重大影響,包括學校或工作表現、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及參與社區的能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估算,因精神疾病的經濟負擔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GDP的4%;以我國2024年預估GDP約為23兆元來計算,心理健康問題造成我國經濟損失,每年將達到6,500億至7,500億元,對國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為落實賴總統打造「健康臺灣」施政重點,並呼應聯合國「促進健康生活與福祉」、「消弭不平等現象」永續發展之目標、世界衛生組織(WHO)「心理健康是普世人權」的理念,以及落實2024年底《精神衛生法》的修正施行,行政院已核定衛福部「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預計從今(2025)年開始至2030年,共6年投入56.3億元,透過6大策略結合各部會,中央到地方協力,從資源布建、前端預防、醫療照護、危機處理等面向推動,全面提升國民心理健康。

擬定六大策略 全方位推動心理健康工作

「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包含「推展全方位心理健康促進」、「發展連續性精神照護網絡」、「提升多元化成癮治療量能」、「精進家暴及性侵害加害人治療輔導」、「健全司法精神處遇制度」、「強化科技與數位心理健康基礎建設」等6大策略,將結合教育部、勞動部、法務部、國防部、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文化部、原住民族委員會、農業部、退輔會、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13個部會,合作推動23項子策略(具體工作項目),以期達成13項關鍵績效指標。

資料來源:行政院。

在「推展全方位心理健康促進」部分,重點為布建心理健康服務資源、提升服務可近性,強化全民心理健康韌性,降低自殺死亡率。

 

而在「發展連續性精神照護網絡」部分,以強化預防及危機處理為主軸,建立緊急精神醫療處置機制,強化精神病人關懷及社區支持,同時保障精神病人權益,推動精神疾病去汙名化。

 

「提升多元化成癮治療量能」主要著重在強化民眾成癮疾病識能、精進成癮治療模式,擴大藥、酒癮治療補助、發展網路成癮介入方案,以提升介入成效。

 

「精進家暴及性侵害加害人治療輔導」主要為精進加害人治療輔導,充實處遇資源,提升輔導成效,精進並落實性侵害加害人處遇評估制度,結合網絡強化社區監控機制。

 

在「健全司法精神處遇制度」方面,將充實司法精神醫療資源,擴大培植司法精神鑑定團隊人力,充實鑑定及處遇量能,以提升處分成效,降低個案風險。

 

最後,在「強化科技與數位心理健康基礎建設」上,重點為善用科技及實證科學,建立政策實證基礎,提升照護效能;並掌握專業新知,推動國際合作,增加國際能見度。

 

依循世界衛生組織呼籲 擘劃心理健康藍圖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3年提出「心理健康」是普世人權的呼籲,重點是讓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有品質且可負擔的心理健康醫療及擁有自由、自主與自尊之基本人權,而這也是政府現階段施政重點,在追求全人健康的路上,心理健康是不能忽視的一環。衛福部除了透過「全民心理健康韌性計畫」推動各項心理健康工作外,也同步落實「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新世代反毒策略」、「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及「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畫」等中長期計畫,以全方位提升全民心理健康韌性。

 

此外,心理健康的實現,包含社會環境、福利、民眾知能等因素的影響,需要各部會的通力合作。衛福部呼籲各部會均應秉持「把心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Mental health in all policies)」原則,共同營造支持及友善的環境,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福祉,達成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之國政願景。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