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血人的無私奉獻,為需要輸血的病人帶來生命的延續。然而,輸血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輸血可能傳播感染病原。為保障輸血安全,需要經過層層的把關,包括捐血前自我健康評估、捐血前的篩檢面談到血液的實驗室檢驗等,其中又以捐血者「病毒核酸檢驗(Nucleic acid testing)」為最關鍵的一環。臺灣全面對每袋捐贈血液實施病毒核酸檢驗,至今已逾十年,未再發生因為輸血感染愛滋病毒(HIV)、C型肝炎病毒(HCV)或B型肝炎病毒(HBV)的案例,成效顯著,在2024年更以「捐血者篩檢病毒核酸檢驗實施10年成效」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的肯定。
保障輸血安全 從捐血者的自我把關到捐血篩檢
自1974年捐血中心成立以來,臺灣正式邁入無償捐血的時代,並於1991年實現全面自願無償捐血的目標。這項制度不僅穩定血源供應,讓國內醫療用血達到自給自足,更成功杜絕所謂的「血牛」現象。過去以金錢交易為主的捐血方式,不僅無法保證血液品質,還增加了經由輸血感染疾病的風險。與過去制度尚不完善的年代相比,如今的輸血安全已大幅提升,透過輸血感染疾病的風險降到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