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走過荊棘之路
性創傷復原中心撫平一道道傷痕
文字撰寫|林怡慧
受訪對象|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工師 林芮璿
     勵馨基金會高雄蒲公英中心社工督導 顏莉璟
享新知
人氣(5)
性侵害事件對被害人而言,是一個難以抹滅的身心創傷,性創傷者的復原之路,更是備受考驗的漫長旅程。為協助性創傷者走過這段路,衛福部自2017 年起運用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辦理「性創傷復原中心建置推動計畫」,並於2023 年納入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期接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計畫的經費補助讓性創傷復原中心能夠專注於個案的權益需求,提供較長期的服務。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工師林芮璿指出,衛福部也鼓勵透過舉辦性創傷教育的講座與宣傳活動,積極接觸民眾,不僅增進其對性別暴力議題的認識、強化性別暴力防治意識,也能讓創傷復原中心從民眾的回饋與詢問中,得知民眾實際的需求,進而提供更貼近民眾需求的服務。此外,讓林芮璿感到受益良多的,是衛福部每年舉辦的性創傷復原中心個案研討會暨成果發表會,「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不僅能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也能吸取其他中心的觀點與經驗,從多元視角中獲得啟發,進一步提升性創傷服務品質。」

性創傷的傷痕 須細細撫平
性創傷包括任何形式的性侵犯、性虐待、性騷擾、性暴力、強迫性行為等,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議題。顏莉璟表示,性暴力加害者的人數、加害時間的長短、加害事件的發生頻率與次數等,都是評估性侵害個案受創程度的重要依據。性創傷對受害者造成的多重創傷不容忽視,除了可能導致嚴重的身體傷害,受害者會持續出現憂鬱、恐懼、羞愧、憤怒、悲傷等情緒反應,伴隨睡眠障礙、恍神、失憶、情感麻痺、極度警覺、易受驚嚇等創傷壓力症候群症狀,或其他精神健康方面的問題,面對人際關係也會出現障礙。

「即便是一個孩子,心理上無法分辨性創傷事件會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但身體都會記得當下的不舒服。」顏莉璟指出,早年受害時雖因語言無法詮釋、經驗無法理解,就算這些記憶被成年的自己壓抑在潛意識裡,但身體仍會記住心裡的傷。例如,一位早年性創傷個案因加害者使用特定沐浴乳,長大後一聞到相同氣味,就會因為某些記憶浮上腦海裡而感到恐懼;另一位個案則是無法靠近某處商場,因為早年他就是在該處商場遭受性侵害。

這些無意識的反應對受害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他們因為焦慮、睡眠失調去精神科求診,最後都被轉介至性創傷復原中心進行諮詢會談,因為光靠藥物並無法解決所有困擾。林芮璿表示:「有些早年性創傷個案無法理解為何自己不能好好與伴侶講話、為何聽到某些事會想哭,他們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們會抽絲剝繭般,慢慢帶他們去看見,其實他們是被創傷包起來了。」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