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季刊
歷年季刊 |
歷年季刊 |
歷年季刊總覽
2025
2025
第45期 2025/06
第44期 2025/03
2024
2024
第43期 2024/12
第42期 2024/09
第41期 2024/06
第40期 2024/03
2023
2023
第39期 2023/12
第38期 2023/09
第37期 2023/06
第36期 2023/03
2022
2022
第35期 2022/12
第34期 2022/09
第33期 2022/06
第32期 2022/03
2021
2021
第31期 2021/12
第30期 2021/09
第29期 2021/06
第28期 2021/03
2020
2020
第27期 2020/12
第26期 2020/09
第25期 2020/06
第24期 2020/03
2019
2019
第23期 2019/12
第22期 2019/09
第21期 2019/06
第20期 2019/03
2018
2018
第19期 2018/12
第18期 2018/09
第17期 2018/06
第16期 2018/03
2017
2017
第15期 2017/12
第14期 2017/09
第13期 2017/06
第12期 2017/03
2016
2016
第11期 2016/12
第10期 2016/09
第09期 2016/06
第08期 2016/03
2015
2015
第07期 2015/12
第06期 2015/09
第05期 2015/06
第04期 2015/03
2014
2014
第03期 2014/12
第02期 2014/09
第01期 2014/07
🔼
上期
下期🔽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
填問卷送限量好禮
目 錄
部長說 |
話焦點 |
話焦點 |
》下修健檢年齡、加碼癌症篩檢—全面守護國民健康
》輔具融易通 實踐共融精神—多元包容友善 讓人人平等參與社會
》結合13 部會—提升全民心理健康韌性
享新知 |
享新知 |
》陪伴走過荊棘之路—性創傷復原中心撫平一道道傷痕
》手語視訊轉譯服務—串起聽語障者溝通橋梁
》輸血安全的里程碑—捐血者「病毒核酸檢驗」實施逾十年
繪人文 |
繪人文 |
》謝勝隆長達16年的堅持—用行動打造社會安全的地基
》主動出擊、發揮巧思—國民年金實務工作者陳淑芬、邱欣怡獲獎
看活動 |
看活動 |
》環境無礙共經營 資訊可及齊參與!—「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暨「臺灣閱讀節」活動花絮
》活躍工作 健康同行—2024年績優健康職場表揚
樂分享 |
樂分享 |
》給爸媽的貼心守護—孕產兒關懷諮詢服務
》旅外民眾注意!—健保停復保制走入歷史
》保護靈魂之窗—眼藥膏使用秘訣
陪伴走過荊棘之路
性創傷復原中心撫平一道道傷痕
文字撰寫|林怡慧
受訪對象|全芯創傷復原中心社工師 林芮璿
勵馨基金會高雄蒲公英中心社工督導 顏莉璟
享新知
人氣(5)
分享
性侵害事件對被害人而言,是一個難以抹滅的身心創傷,性創傷者的復原之路,更是備受考驗的漫長旅程。為協助性創傷者走過這段路,衛福部自2017 年起運用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辦理「性創傷復原中心建置推動計畫」,並於2023 年納入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期接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不分頁瀏覽
下載PDF
列印
轉寄
重建性創傷者的安全感 修復破碎關係
性創傷打破了受害者對人際關係的基本信任,對原本簡單的好人與壞人界線產生動搖,林芮璿指出,重建性創傷個案的安全感,是創傷復原的第一步,而信任感建立的難易度,也會影響到個案復原的時間。「要讓個案覺得這個環境、關係、照顧者是安全的,例如,當個案能夠每次固定出席約好的諮詢會談,這種穩定頻率的關係,其實也是一種安全感。」透過陪伴性創傷個案,協助他們接納自己的情緒、找到與情緒相處的方法,有助於受害者重建自我價值,也更能促進與家人及社會的關係修復,進而開始正常生活。
性創傷中心時常舉辦支持活動,陪伴個案重建安全感,修復與家人及社會的關係。
面對數位網路性別暴力 線上創傷線下治療
根據顏莉璟觀察,自從「房思琪」與「#MeToo」事件後,社會對性侵害受害者的理解與接納已有所提升,但面對數位時代來臨,不同樣態的性別暴力也逐年增加。「社會大眾對數位網路性別暴力受害人有比較多指責性言語,例如『是你自願要拍的』、『是你自己決定要上傳的』,而忽略了『我願意讓你拍』,並不代表『我同意你傳出去』,這是兩件不同的事。」顏莉璟指出,數位網路性暴力的特性在於影像會無限擴散,受害者長期面臨不知何時會被提及觸發的狀態,難以擺脫創傷影響,加上數位網路性暴力沒有特定的加害人,讓受害者對生活環境沒有安全感,擔心懼怕會不會有認識的朋友其實也看過這些影像,傷口常常一再被掀開。
為維護數位網路性暴力受害人的隱私、人身安全及日常生活,衛福部自112年起陸續修正《性侵害犯罪防治》、《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及《性騷擾防治法》,並提供遭受性暴力被害者妥適服務。林芮璿認為,將線上(數位網路)所受到的創傷帶回到現實生活中進行復原,協助受害者修復人際關係、親密關係,讓支持受害者的親友陪著受害者一同慢慢向前走。
陪伴與接納 支持性創傷者最溫柔的力量
「若你是性創傷者的親友,有機會聆聽他們受傷的經驗,請不必替他們出氣、也不要建議他們解決方法,只需要傾聽與接受,尊重他們的節奏,才是真正的陪伴。」林芮璿直言,每一位性創傷者所經歷的傷害,可能都不是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的,對陪伴者來說,與其著急說出安慰對方的話語,倒不如用聆聽後的真實感受去回應,例如:「我聽到你的話,真的覺得震驚、很難過。」顏莉璟表示,因為每位受害人的心理強度、復原速度不同,當受害者願意分享時,給予溫暖的回應;當他們選擇沈默時,給予空間與耐心,這樣的支持,對性創傷者來說就是最珍貴的療癒力量。
了解更多
性創傷復原中心名冊
1
2
3
》
手語視訊轉譯服務—串起聽語障者溝通橋梁
...
》
輸血安全的里程碑—捐血者「病毒核酸檢驗
...
雜誌訂閱
訂閱電子報
填寫問卷
聯絡我們
生活資訊
生活資訊
電子賀卡
行事曆
統一發票中獎號碼
天氣資訊
主題網站
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
反性別暴力資源網TAGV
113保護專線介紹
消費者知識服務
公共場所AED急救資訊網
衛生福利部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地址:115204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6段488號
電話:
886-2-8590-6666
Copyright
◎
2024
衛生福利部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