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人工智慧,防疫宣導有效率
疾管家攻佔全民手機
話焦點
人氣(139)
COVID-19疫情從2020年肆虐全球,疾管署運用「LINE@聊天機器人疾管家」即時傳播疫情資訊、衛教宣導知識及防疫政策宣導等資訊,而頂著可愛的鳥窩頭、帶著流行的圓框眼鏡的疾管家大叔,也瞬間攻進了不少臺灣民眾的手機裡,在防疫的緊張時刻,輕鬆詼諧地聊著防疫。
 
累積資料庫 疾管家變得更會聊天
「疾管家」在疫情期間能及時地迅速發揮功用,鍾逸帆解釋,主要歸功於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以及自動水平擴充(Horizontal Autoscaling)兩大技術。

「當疾管家的功能越來越多,我們發現有民眾開始把他當作真人聊天。」鍾逸帆笑說,開始有人問疾管家一些無關傳染病的問題,甚至是趁亂告白,但為什麼疾管家可以分辨民眾的提問,原理在於以DeepQ獨家AI引擎T-Bert所建置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辨識1,800種意圖,1,200個疾病與284種症狀,而且團隊花費三年時間,建立可能被詢問的意圖句型,並收集大量匿名化的問句,打造出可以回答80多種傳染病問題的疾管家。

自動水平擴充技術 百萬人上線都不怕
至於自動水平擴充技術,也就是透過虛擬機器自動運算,幫助工程師們解決伺服器的負擔問題。在COVID-19專區設立後,使用人數從10萬飆升至200萬,2021年推出簡訊實聯制後,使用人數再次飆增至900萬。尖峰時刻每秒需處理近1,000個民眾的詢問,每天實聯制掃碼40萬次,也對伺服器產生非常大的負擔。

鍾逸帆解釋,在採用了自動化的水平容量擴充之後,當有預警到民眾流量可能會暴增時,例如防疫記者會推播訊息,這時遍佈全臺的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內容傳遞網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以及負載管理(load balancer)都會提前自動部署,大幅增加可以承受的流量,讓工程師不用每天都要跟伺服器流量搏鬥。
回憶起疾管家曾經出現的最大危機,鍾逸帆指出,在去年疫情初期時,全民都在搶買口罩,所以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在去年2月初推出「口罩地圖」時,短短1分鐘就吸引2萬人上線,連結口罩地圖的疾管家也瞬間當機,不過這情況在採用自動水平擴充之後,就再也沒發生過了。疾管家陪伴民眾抗疫已逾一年,鍾逸帆說,DeepQ團隊未來也將持續與疾管署合作,並持續優化疾管家功能,提供民眾更完善的功能,繼續替傳染病防疫及衛教工作寫下未來的每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