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無聲、展現自我
牛暄文主播用手語落實平權、溝通無障礙
文字撰寫/洪維珣
受訪對象/公共電視手語新聞主播 牛暄文
繪人文
人氣(79)
臺灣手語在2018年正式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常務理事、公共電視手語新聞主播牛暄文功不可沒,他從小在臺灣的聽人社會成長、赴美求學時的體驗,讓他把「平權」的觀念帶回臺灣,激發更多聽障者參與公眾議題,期待在臺灣逐步落實真正的平權。
 
苦學手語 從頭開始學溝通
為融入環境,牛暄文還特別去買了美國手語書,從基礎開始學習,後來認識一名日本同學,因為文化相近、對方看得懂漢字,兩人迅速熱絡起來,在他的協助下,牛暄文僅花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美國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簡稱ASL)。

牛暄文表示,在美國會手語的人很多,溝通起來很順利,甚至有聽人會因為手語很有趣而學習,他開始透過手語慢慢真正的去理解周遭的生活、去認識這個世界。他說,在美國的這段時間也開始回想,以前在學校是真的懂老師教的東西嗎?朋友們在聊天時,我是真的理解嗎?

他說,在美國的課堂上,當同學們用手語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時,他開始掌握到溝通的節奏,「原來不是被動的接收之後,不懂的再去查,而是真的在團體討論、有問題可以馬上提問」,完全開啟了新的視野。
回臺之後,牛暄文(左一)倡議平權,讓聾人也「聽」得到各種藝文活動。
彌補人生經驗 體驗美國無障礙環境
在美國求學的這段期間,牛暄文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不論是參加辯論,或是與師長同學互動,不僅「補回」缺乏的人生經驗,也對聾人文化更有認同感。他表示,在美國會發現不需要因為聽損而自卑,每一個人都很有自信地在表達自己,甚至在美國與一般人交談的時候,聽人也會很努力地溝通,無論是比手畫腳、或是筆談,就像臺灣人遇到外國人問路時一樣友善。

同時,他感受到在美國的「無障礙」,例如在銀行開戶時,客服利用視訊翻譯電話(VRS),也就是把口語轉成文字來與聾人溝通、完成開卡,「這是臺灣現在還無法完全做到的」。讓他很好奇,為什麼美國用的這些無障礙輔助設備大多都是臺灣製造,但臺灣卻無法做到這樣的服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