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暄文舉例,近年政府重要的直播、政令宣導影片都會開始搭配手語,而且從原本電視畫面的小角落,逐漸放大、越來越清楚。他解釋,這有助於讓外界注意到手語、進而重視手語,把手語當作是一種語言,也希望能慢慢反轉一般人的觀念,接受手語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臺灣手語正名定分 納入國家語言
近年來讓牛暄文印象深刻的是,文化部在修《國家語言發展法》時,他感到相當興奮,因為這是一個能替聾人發聲,讓政府正視、尊重手語也是一種語言的機會,而且當越來越多人知道手語、熟悉手語,環境也會越來越友善,因此在多場公聽會上積極爭取,當時文化部長鄭麗君也相當認同這觀念。
最終,文化部在2018年將臺灣手語正式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也就是未來國家語言除了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也會納入臺灣手語、閩東語,這些語言未來都會被列入學校的正式課程,替聾人爭取平權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