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擴大補助
-產檢服務再升級
文字撰寫/林怡慧
受訪對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吳昭軍
     臺灣婦女健康暨泌尿基金會執行長 黃閔照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
享新知
人氣(78)
為周全孕期照護,增進母嬰健康,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的環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簡稱健康署)推動提高產檢次數及增加產檢項目等重要政策,自今(2021)年7月1日起施行,預估每年將有超過16萬孕婦受惠。
 
少子女化狀況 更需周全孕期照護
臺灣少子女化問題日益嚴重,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簡稱內政部)資料統計,2017年出生嬰兒數首度跌破20萬以下,去(2020)年更只有16.1萬名新生兒;在美國中情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CIA)公布的今(2021)年全球生育率預測報告中,臺灣的總生育率在227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最後,成為世界上預估總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平均每位15~49歲的育齡女性將僅生育1.07名子女。

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影響生育率的因素很多,結婚率下降、晚婚、或是婚後沒有生育的意願等。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國內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0.62歲,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為29.61歲,於去(2020)年,生育平均年齡為32.2歲,而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也延後至31.09歲。當第一胎的生育年齡逐漸延後,生育胎數也會減少,高齡狀態下生產的風險也較高。吳昭軍表示,為讓婦女在孕期過程得到最好的照護,提升產檢品質,降低孕產風險,健康署參照醫學實證及國際作法,並依據今(2021)年行政院第3750次會議就「少子女化對策-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環境」報告案之院會決定,將產檢補助次數由10次調整為14次,並增加產檢項目,且於今(2021)年7月1日上路。
產檢目的:
1.促進孕婦及胎兒健康
2.預防妊娠合併症,降低早產風險
3.及早發現異常,及早適當治療

增加產檢次數 預防妊娠風險
懷孕有一定風險,孕產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不可預期的事故發生,臺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醫師表示,35歲以上高齡生產的婦女達三成之多,隨著女性生育年齡升高,準媽媽們孕程及生產風險也隨之增加。根據過往經驗,黃閔照發現產檢過程經常發生寅吃卯糧的現象,孕期前期產檢次數超過政府補助時程建議,以至到了孕期後期36週過後,孕婦變成要自費產檢,造成生育家庭額外之經濟負擔。因此,健康署參照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產前照護指引中「妊娠第28 週以前,每4 週產檢1 次,妊娠第28~36 週,每2 週產檢1 次,第36 週以後每週1次產檢」的產檢建議,在擴大產檢服務中,共增加4次產檢服務,分別於妊娠第8、24、30及37週,各增加1次產檢。

黃閔照表示,懷孕初期有很多不適症狀,加上少子女化的緣故,許多孕婦是第1次懷孕,若能在懷孕早期即拿到孕婦健康手冊,提供營養需求、孕期衛教等注意事項,有助穩定新手父母面對懷孕初期變化的不安。在妊娠第8週時增加1次產檢,可確認胎兒心跳,加強流產徵兆、高危險妊娠及孕期營養等衛教提早介入,降低孕婦早期流產的發生機率。

在妊娠第24週時增加1次產檢,符合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第28週前,每4週產檢1次的建議,且能早期發現早產徵兆,降低早產人數。妊娠第30週左右會開始確認胎位及胎兒大小,若有胎位不正現象,可及早矯正。加上胎兒在此期成長速度快,為隨時了解胎兒變化,在第30週也新增1次產檢。第4次新增產檢安排在第37週,係考量孕婦於36週之後,一般會有較多關於生產的疑慮,此時適當提供生產衛教,能減少產婦及家屬不安,提高生育安全。基本上在懷孕第40週會進行最後一次產檢,但黃閔照補充說明,若產婦到了40週還沒生產,可在醫療院所協助下,經醫療專業判斷有特殊產檢需求者之專案申請2次產檢補助。此外,高危險妊娠產婦的產檢可使用健保補助,避免增加生育家庭經濟負擔。

增加超音波檢查次數 監測胎兒發育狀況
除了增加產檢次數,也增加了產檢項目,分別在第8~16週及第32週後,各提供1次超音波檢查。過往超音波檢查僅在第20週提供1次,但只有1次並無法滿足孕婦於孕期的照護,導致很多孕婦需自費進行超音波檢查。黃閔照表示,以監測胎兒發育狀況來說,3次超音波檢查的確較為合理,在整個孕期可以提供較多胎兒及產婦的資訊,讓孕期照護做得更好。

第1次超音波檢查建議在第8~16週執行,目的是要確認著床位置、胎兒數、胎兒心跳、大小測量,以及預產期。第2次超音波檢查建議在第20週前後執行,主要是檢查胎數、胎兒大小測量、心跳、胎盤位置、羊水量。第3次超音波檢查則建議第32週後執行,此時要評估胎兒生長狀況、胎兒大小測量、胎位、胎盤位置等,以決定生產方式及確認是否有其他疾病需要治療,降低妊娠及生產風險。
增加妊娠糖尿病及貧血檢驗 降低併發症風險
黃閔照表示,孕產婦在懷孕期間若血糖過高,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造成胎兒過大、新生兒低血糖、黃疸、肩難產等風險,孕產婦也會增加罹患子癲前症的機率,而這些婦女未來半數也會演變成慢性糖尿病。今(2021)年7月起,健康署將75公克,2小時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納入一般產檢補助項目,在妊娠第24~28週時安排空腹8小時及口服75公克葡萄糖1小時及2小時後血漿葡萄糖測定,藉由篩檢早期發現妊娠糖尿病症狀,早期介入治療。

懷孕第12週時會進行血液常規檢查,此時雖然有貧血檢驗,但黃閔照表示,孕婦懷孕到妊娠晚期溶血量會增加40%,若無適當補充鐵劑、葉酸等營養素,容易發生貧血症狀,造成胎兒過小、早產、增加周產期死亡的風險,對孕產婦而言,也會增加心肺負擔、難產、產後大出血等危險。因此健康署在第24~28週新增貧血檢驗,提早發現貧血等血液方面問題進行矯正,以降低母嬰相關併發症風險。

共同努力 助安心懷孕平安生產
吳昭軍表示,為配合擴大產檢服務,提供準媽媽更多產檢衛教資訊,健康署編製「孕婦產檢加值手冊」,由產檢醫療院所將該手冊發給每位孕婦,包括未納健保的新住民懷孕婦女,都能受惠。若在孕產期間有相關的問題,健康署有設置孕產婦關懷諮詢服務專線0800-870-870(諧音:抱緊您,抱緊您)提供諮詢,或在「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健康九九網站─媽咪好孕館(https://health99.hpa.gov.tw/theme/5)可查詢孕期相關照護資訊,運用各種管道協助婦女安心渡過孕產期。

擴大補助產檢服務的目的,是為了提早發現異常、及早給予適當治療,達到預防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建構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的環境。吳昭軍也表示,為母嬰健康考量,婚後若有生育計畫但超過一年仍沒有懷孕的夫婦,建議可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醫療協助,朝周全孕期照護方向共同努力。臺灣少子女化問題,攸關國家發展的根基,政府會以務實態度持續提出相關具體措施,希望貼近年輕一代夫妻及父母的需求,從各環節將資源妥善配置到位,協助所有養兒育女的家庭減輕經濟負擔,並也能夠安心生養。

更多孕產婦相關資訊
孕產婦關懷網站  
孕產婦關懷臉書粉絲團
健康九九網站媽咪好孕館
孕產婦關懷諮詢服務專線 0800-87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