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跨專業網絡團隊 完善兒少保護服務工作
臺大雲林分院兒保醫療中心以2020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出版的兒虐診斷與治療教科書第一章「嬰兒警訊式受傷」(Sentinel Injury)翻譯成中文介紹與行動方案,並運用於雲林縣兒少保護個案的照會諮商服務上。例如嬰兒警訊式受傷,指的是尚未能扶著橫向走的嬰兒(Non-cruising infant)有不尋常的受傷,此時孩子身上任何一個徵兆都必須認真檢視,若不只一處受傷瘀青,則應有行動方案(通報就醫),進行腦部、腹部及骨骼等相關潛在傷害的監測。蔡政憲認為,「警訊式傷口係預告可能發生的悲劇,它必須被看見」,面對嬰兒即使輕微但不尋常的受傷,如能及早進行潛在傷害的檢查,或可及早發現其藏於身體內的傷,便可避免下一次發生的重傷害或死亡。而為建立跨專業網絡團隊,對兒少虐待個案進行更有效的診察與處遇,雲林縣自2013年即整合急診醫學部、兒科精神科與社工室,結合醫療、社政、檢警等專業團隊,深耕兒少保護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