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速度快 照護計畫進階再進階
一手催生宜蘭居家醫療網的宜蘭縣醫師公會顧問、前理事長王維昌醫師表示,現在已是高齡社會、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專業可以照顧一個老人家」。他解釋,越高齡的長者、生理、疾病問題越多,表現越複雜,因此沒有單獨個人或專業可以照顧得很好,所以就必須要有整合照護。
居家醫療整合了醫院醫療、基層醫療、家居護理三大面向,王維昌指出,其實從健保開辦以來,就有傳統居家醫療服務,當時是針對缺乏醫療資源、交通不便的地區,提供醫師到家裡訪視的醫療服務,但慢慢發現,很多病人因為失能而不方便出門、也無法安置進機構,所以這些病人就需要醫師到家裡訪診,在2004年、健保開辦的第10年就有了「家庭醫師整合照護計畫」,也就是讓病人要到家庭醫師診所來、提供整合式的照護服務。
王維昌指出,隨著臺灣社會急速高齡化,2016年再推出了「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這是一個讓醫療團隊走入社區,進入家裡幫失能長者看診的計畫,在試辦的5至6年期間、每年照護約6萬名病人。他說,由於失能者行動不便,但是仍有醫療需求,因此就有不少失能長者由家屬去醫院代為領藥,再加上原本的家庭醫師制度並不是為居家醫療設計,「所以會看到家屬到處拿藥、病人卻沒親自就醫接受醫師師診察的問題」;病人可能有長照需求、需要輪椅或電動床、甚至可能已經長了褥瘡等問題都不會被發現;再者,當失能者需要長照計畫協助時,例如出現失智現象時應到失智中心、有復能機會的長者需要到復健中心等,必須要有主責醫師,親自到家裡診察個案的失能疾病狀態,撰寫「長照醫師意見書」提供照專派案服務的參考,因此催生了2019年的「居家失能家庭醫師方案」。